題金陵白鷺亭呈府公安中尚書二首 其一
青城突兀與云連
誰作高亭落日邊
六代衣冠歸寂寞
一番羅綺自華鮮
低徊斗柄斟秋水
飛舞蘆花欲雪天
直上煙霄無尺五
欲要王母對賓筵
青城突兀與云連
誰作高亭落日邊
六代衣冠歸寂寞
一番羅綺自華鮮
低徊斗柄斟秋水
飛舞蘆花欲雪天
直上煙霄無尺五
欲要王母對賓筵
青色的山峰高聳入云,是誰在落日時分建造了這座高亭?六朝的權貴如今歸于寂寞,眼前的繁華景象卻依舊鮮艷華美。北斗星低垂,仿佛在斟飲秋江水;蘆花飛舞,天地間如欲飄雪。高亭直上云霄,離天空不足一尺五,真想邀請西王母來共赴這盛宴。
突兀:高聳的樣子。
六代:指建都金陵的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
衣冠:代指六朝的權貴、士大夫。
羅綺:華美的絲織品,此處代指眼前繁華的景象。
斗柄:北斗七星中形如斗柄的部分,古人用其指向辨方向、定季節。
無尺五:極言距離之近,形容高亭接近云霄。
王母:即西王母,古代神話中的女神。
此詩為詩人題詠金陵白鷺亭之作,當是呈贈安中尚書。金陵作為六朝古都,歷史底蘊深厚;白鷺亭地處高峻,可攬落日、秋水等勝景。詩人登亭遠眺,觸景生情,結合六朝歷史與當下風物,創作此詩以抒懷。
詩中借金陵白鷺亭之景,串聯古今,既寫六朝興衰的歷史滄桑,又繪眼前繁華的鮮活生機,末句以神話想象收束,意境開闊。語言生動,手法多樣,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歷史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青編非剩語,糟粕有真腴。鞭策須常力,歲時可忽諸。心窮千古上,燈繼五更初。華國文章在,蕓窗肯負儒。
芳郊草色欲浮空,處處垂楊隱梵宮。信馬獨行隨所適,帝城春在雨花中。
愛友尋山住,山深人未歸。不知秋色暮,空見雁南飛。樹密溪云重,峰高霜月微。夜來松火怯,獨自理寒衣。
草堂聊藉竹為門,花塢從將槿作垣。長日鳥啼紅藥盡,夕陽人坐綠陰繁。愁多非為逢時歉,住久應知隔世喧。賴有青山如舊故,年年相對兩忘言。
竺師震旦秀,天骨何昂藏。一雨萬流合,斜陽千嶺蒼。坐來楊枝水,忽發梅檀香。擬問西方路,人天并杳茫。
修竹梁園興有余,墨華長染馬卿裾。怪來遍被千金賜,習得家王鳳尾書。
嶺上朅來觀白云,翔鸞奮鶴浮天英。斜開錦繡春樹滿,溶溶半露遙山青。忽然變現成蒼狗,萬里長風霍無有。海龍塞氣不敢吹,日照虛空無老時。
早辭筐篋厭塵緣,筑室幽棲樂暮年。教子未酬三釜養,違榮遽作五羊仙。月明華表回遼鶴,云冷香山怨杜鵑。一束生芻何日致,長歌楚些淚潸然。
落花如海亂西東,綠水青山舊日同。無奈春光輕易晚,不知行路幾時通。竹深野鳥頻呼雨,浪滾江豚正轉風。苦欲留君休解纜,剪燈聯榻話飄蓬。
一疏綱常重,端平起直聲。難磨石宋璟,不動鐵元城。前輩風流在,南州個信誠。精神兼學力,傾倒為遐氓。喜怒皆和氣,天全一片春。眼高多識士,心直不疑人。稱得深衣古,爭傳判筆神。恙微談笑去,忽失玉璘珣。紙錢森插竹,遺像在方橋。月暗甘棠密,風嘶韓木喬。所悲緣瘁國,于誼況同朝。凄斷黃灣路,丹旌些莫招。
武溪深不測,水安舟復輕。暫侶莊生釣,還滯鄂君行。棹歌爭后發,噪鼓逐前征。秦上山川險,黔中木石并。林壑秋籟急,猿哀夜月明。澄源本千仞,回峰忽萬縈。昭潭讓無底,太華推削成。日落野通氣,目極悵馀情。下流曾不濁,長邁寂無聲。羞學滄浪水,濯足復濯纓。
去年病發到今春,春夏炎蒸病又新。窗下檢方無驗者,眼前知己有何人。通宵藥鼎常存火,五月綿衣未去身。不是平生甘寂寞,可堪衰疾更長貧。
古道逢元夕,荒山慘暮煙。桃花雖作意,未是艷陽天。
白面黃華使,朱衣紫府仙。儀容追典雅,進退合周旋。捧檄長觀國,宣威每到邊。風塵雙鬢?,江漢一帆前。上相憐多藝,諸公念獨賢。銅陵開舊治,玉案喜新遷。拜命兼恩寵,躬行在勉?。好扳潘岳駕,莫后祖生鞭。旦日催鳴佩,春華簇舞筵。從來枳棘地,鸞鳳豈留連。
疏林木秀惹微醺,點染清秋自不群。此際金風聽颯颯,當年黃葉落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