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日由杭挈眷至湖與叔兄同居 其一
偶住杭州十載除,卻難拋去是西湖。
泉惟名冷流能遠,山得栽梅性不孤。
送我靈峰云疊錦,饒他春意雨初蘇。
苕溪煙景天然畫,一幅浮家泛宅圖。
偶住杭州十載除,卻難拋去是西湖。
泉惟名冷流能遠,山得栽梅性不孤。
送我靈峰云疊錦,饒他春意雨初蘇。
苕溪煙景天然畫,一幅浮家泛宅圖。
偶然在杭州居住了十多年,最難割舍的卻是西湖。泉水因名字清冷而流淌得長遠,山巒因栽了梅花而性情不再孤單。靈峰的云朵如錦緞重疊為我送行,任憑春天的生機在細雨中剛剛復蘇。苕溪的煙景宛如天然的畫卷,正是一幅舉家遷居的生活圖景。
十載除:十多年,"除"表示超過、余下。
泉惟名冷:指杭州冷泉(如虎跑泉等),因名稱清冷而更顯幽遠。
性不孤:山巒因遍植梅花,有梅花相伴而不顯孤寂。
靈峰:杭州靈峰山,以梅花景觀著稱。
苕溪:湖州境內主要河流,此處代指湖州。
浮家泛宅:原指以船為家的漂泊生活,此指舉家遷居湖州的新狀態。
此詩為詩人正月十二日從杭州攜帶家眷遷居湖州,與叔兄同住時所作。記錄了離開居住十余年的杭州、前往湖州的過程,反映了清代文人因生活或家族原因遷徙的日常,暗含對故地的不舍與對新居的期待。
詩以遷居為線索,前半詠杭州舊景(西湖、冷泉、靈峰)表眷戀,后半繪湖州新景(苕溪煙景)展期待,情景交融,語言清新,是清代記游述懷類詩歌的典型之作。
放舟秋浦月,揚舲秋浦風。年年遠行邁,往來秋浦東。
寄來詩句慰情親,首首清和字字真。不合王維合王建,前身多是盛唐人。
為載嵇康酒,來陪阮籍棋。故人青眼在,高枕白云知。海色清殘暑,花陰逗晚飔。莫須成故事,折簡便新詩。
卓然孤峙郁崔嵬,地老天荒剩此臺。一闋愁詞公竟去,雙江勝跡我重來。瑤階新歷褰衣上,綺閣增華望眼開。吊罷遺蹤偏興慨,江山毋復屈英才。
銅盆湛冰雪,誰謂無寒泉。
紫金花發半枝紅,卻在畫堂東。節屆清明心事,盡在不言中。薄世味,有時窮。莫忡忡。珞珈山上,滿眼青蔥,休負東風。
校試群才一日中,當時五十五人同。二十七年零落盡,只存我與二三公。
寺閣茲辰會,賓朋盡世賢。云山兼勝日,巖壑得高眠。移席竹林晚,題詩花蕊妍。燕鴻何意緒,來往各翩翩。
疇昔三洪并,聲名四海知。靈光一老在,鸑鷟九成儀。近有同朝喜,今無遠室思。雙瞻最良譽,合瑞圣明時。
為尋野趣叩禪扉,路入橋南近翠微。地靜惟鋪青草色,山高豈礙白云飛。曇花貝葉來僧榻,蘿月松風滿客衣。似此幽光真個好,何妨臨水坐苔磯。
層樓照宏敞,大澤起絪缊。容容上承宇,靄靄度微芬。思親惜流景,懷土念離群。拄笏延清賞,西山未夕曛。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歘然一自返,頭白老青山。俯鑒游魚戲,仰看飛鳥還。身隨松鶴瘦,心逐野鷗閒。旦晚清陰下,安知世路艱。
坑灰未冷已亡秦,灞岸蕭條柳不春。六郡豪家猶羽騎,諸陵風雨泣銅人。已無仙藥來蓬島,偏有遺書授漢臣。莫上咸陽城上望,回中烽火接西秦。
每思貴池魚,曾涉貴池水。美人不招來,松柏秋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