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同賞落梅二首 其二
誰惜東園玉樹空,
且攜樽酒與君同。
盈盈素艷辭寒萼,
浥浥馀香散曉風。
已許冰霜分我瑩,
盡饒桃杏向人紅。
能詩自有倪夫子,
何必滁陽覓醉翁。
誰惜東園玉樹空,
且攜樽酒與君同。
盈盈素艷辭寒萼,
浥浥馀香散曉風。
已許冰霜分我瑩,
盡饒桃杏向人紅。
能詩自有倪夫子,
何必滁陽覓醉翁。
有誰珍惜東園里的梅樹已空?暫且攜酒與你一同欣賞。輕盈潔白的梅花辭別寒枝,濕潤的余香在晨風中飄散。已與冰霜約定分享我的晶瑩,任憑桃杏爭向人間綻放紅艷。能作詩的自有倪夫子,何必去滁州尋找醉翁。
玉樹:此處指梅樹,因梅花潔白似玉。
盈盈:形容梅花輕盈美好的樣子。
素艷:指梅花素白艷麗的花。
浥浥(yì yì):濕潤的樣子。
寒萼(è):寒冬中梅花的花萼。
分我瑩(yíng):分享我的晶瑩,瑩同“瑩”,指梅花的光潔。
饒:任憑,讓。
倪夫子:可能指作者友人倪姓先生。
滁陽:滁州(今安徽滁州),醉翁:指歐陽修,其號醉翁,曾在滁州任太守。
此詩為與友人同賞落梅時所作(題中“又同賞”點明),具體創作時間地點未詳,當為作者與友人(或倪夫子)共游東園,見梅落而感懷,借梅抒懷并贈友之作。
全詩以落梅為中心,通過描寫其素艷、余香及與冰霜相映的特質,對比桃杏的俗艷,凸顯梅的高潔。末句以“倪夫子”與“醉翁”并提,既贊友人詩才,又顯賞梅雅趣,主旨鮮明,意境清逸。
天然一穴透融光,廣闊能容萬頃篁。翻念塵寰苦炎熱,人人付與一襟涼。
料峭嚴風雪滿山,駝裘絮帽叩松關。知公不減王子敬,乘興何妨見戴還。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林彪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水玉調弦,金淵照影,抱琴呼友。放歌皓首。怕冰蟾、笑孤瘦。湖山清響依然在,問鶯燕、今猶是否。便龜池送老,龍唇寫韻,長嘯揮手。歸后。停云舊。道誤擬陶潛,映門無柳。煙波自有。釣徒添個閒叟。江關不為悲搖落,賦哀怨、蘭成恨久。試徽外、斷腸聲,如見觥船泛酒。
偷閑切欲訪巖扃,恍若桃源洞里春。平世自無憂國事,徘徊愁見避秦人。
竹雛何事出山遲,據案開緘謾朵頤。聞道蒼筤三十萬,可能渾長化龍枝。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舊時城郭。怕閒云萬疊,路迷笙鶴。縱萬里、車馬朝天,奈燕市酒空,鳳闈春鑰。向日湖陰,賦歸晚、凋年桑落。似方回度曲,老署四明,寫恨弦索。輕漚素盟誤卻。想歌蘋怨碧,吟鬢非昨。伴故侶、吹笛吹簫,盡嬌引流鶯,凍謝饑雀。塞北江南,嘆夢冷、清愁無著。酹詞仙、夜泉送響,聽琴洞壑。
愛山特地上山來,俗慮醒如醉眼開。舉首但驚云漢近,直疑平步出塵埃。
百丈曾于堂上卷,趙州只向日中鋪。贈師七尺高低具,尚打當年鼓笛無。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帝車翻,眾仙舞們,天容欲墨。輕飛亂灑,做弄河山失色。問何年、玉京瓊構碎寒碧。圭璧散虛空,笑遇物、方圓無式。神州陸沈,唯見漫空一白。休掃除,任地留護袁安宅。思昔。深尊太學,寸鐵無持,苦吟酣戰,冰落陳東健筆。嗟此醉、胡為左徒呵壁。披云未遠,奈當關虎豹,日光幽隔。路阻寒門,取譖言兮,投畀窮北。漏點沈沈,夢想華胥國。
等推三界納秋毫,錯被人呼世外高。已辦綠蓑青蒻笠,溟濛煙雨掐蔞蒿。
五云山上五云飛,遠接群峰近拂堤。若問杭州何處好,此中聽得野鶯啼。
愁倚危亭,禁城西角,恨壓暮山無語。千頃瓊瑤供碎踏,那辨鳧潭龍樹。花宮鯨杵。韻落三疊單于,敲寒搖夢聲酸楚。誰道去天三百,偏迷歸路。不知是月是霜,是花是絮。兜羅膚寸承步。又疑是、流云沈羽。倩誰款、玲瓏珠戶。怕回雪、尊前罷舞。藐姑騎鶴輕飛去。問玉戲人間,留仙舊曲今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