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嶺梅梁月卷贈林伯遇由粵入燕
春明榕水片帆開,
去問黃金市駿臺。
顏色已留梁上月,
夢魂應繞嶺頭梅。
粗豪湖海詩千首,
骯臟風塵酒一杯。
為語明珠休暗擲,
好攜長鋏且歸來。
春明榕水片帆開,
去問黃金市駿臺。
顏色已留梁上月,
夢魂應繞嶺頭梅。
粗豪湖海詩千首,
骯臟風塵酒一杯。
為語明珠休暗擲,
好攜長鋏且歸來。
在春光明媚中,你從榕水揚帆啟程,前往探訪那招賢納士的黃金臺。你的容光已留在梁月畫卷中,夢魂應還縈繞著嶺頭的寒梅。你有遍歷湖海的豪邁詩千首,面對風塵的剛直只消酒一杯。請記住明珠莫要暗投,還是攜帶長鋏盡早歸來吧。
春明:原指唐都長安春明門,后代指京城。
榕水:可能指福建福州(榕城)或廣東境內有榕樹的河流,此處代指林伯遇出發地。
市駿臺:即黃金臺,戰國燕昭王所筑,以重金招納賢才,后泛指招賢之地。
梁月:指詩題中“梁月卷”,可能是林伯遇所藏或所作的畫作、書卷。
嶺頭梅:嶺南(粵地)的梅花,代指故鄉風物。
骯臟(kǎng zǎng):通“抗臟”,指剛直不屈的品格。
明珠暗擲:比喻懷才不遇或珍貴之物被埋沒,出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長鋏(jiá):長劍,用《戰國策》馮諼彈鋏求遇的典故,代指士人求取功名的抱負。
此詩為贈別林伯遇由廣東(粵)赴北京(燕)而作。林伯遇或為求仕、游歷北上,詩人以詩相贈,既肯定其才學品格,亦隱含對其北行際遇的關切,反映清代士人交游中重情義、多思量的特點。
全詩以贈別為核心,既贊友人“粗豪”“骯臟”的才品,又借“黃金臺”“明珠”等典故,委婉提醒其珍惜才德、莫負際遇,最終以“歸來”收束,體現深厚情誼與現實考量,是清代贈別詩中情感真摯、構思精巧的作品。
帳云暮卷,漏聲不到小簾櫳。銀漢夜洗晴空。皓月堂軒高掛,秋入廣寒宮。正金波不動,桂影玲瓏。佳人未逢。悵此夕、與誰同。對酒當歌,追念霜滿愁紅。南樓何處,愁人在、橫笛一聲中。凝望眼、立盡西風。
演經搗藥已無蹤,古觀丹崖翠壁重。 要識廬山先輩面,含情一撫六朝松。
雪晴天地一冰壺,竟往西湖探老逋,騎驢踏雪溪橋路。笑王維作畫圖,揀梅花多處提壺。對酒看花笑,無錢當劍沽,醉倒在西湖!
燈花占信又無功,鵲報佳音耳過風。繡衾溫暖和誰共?隔云山千萬重,因此上慘綠愁紅。不付能博得個團圓夢,覺來時又撲個空。杜鵑聲啼過墻東。
杏花村里舊生涯,瘦竹疏梅處士家。深耕淺種收成罷。酒新篘,魚旋打,有雞豚竹筍藤花。客到家常飯,僧來谷雨茶,閑時節自煉丹砂。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琴。 無聲詩與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
一昨丹陽王氣銷,盡將豪侈謝塵囂。 衣冠不復宗唐代,父老猶能道晉朝。 萬歲樓邊誰唱月,千秋橋上自吹簫。 青山不與興亡事,只共垂楊伴海潮。
水中仙子并紅腮,一點芳心兩處開。 想是鴛鴦頭白死,雙魂化作好花來。
北顧橫江盡,東南第一州。 六朝都在望,回首倦登樓。
涼生宮殿不因秋。霽色澄千里, 潮聲帶兩州。天長地久大悠悠, 爾既無心我亦休。海門礙日山雙聳, 江北迎人樹幾行。
八月金陵天氣涼,勞勞亭畔雨花香。 誰家別淚沾紅粉,幾處秋風起白楊。 沽酒城邊頻系馬,聞歌道上總思鄉。 古今無恙東流水,多少行人為斷腸。
滄池漭沆鑿昭明,前代風煙九曲平。 錦纜不收菱葉爛,紅亭半嚙浪痕生。 沙環鳧渚邀垂釣,花積魚床隱濯纓。 客醉何勞歌《桂樹》,就中山水自忘情。
相對兩衰翁。身似枯蓬。分飛吹聚謝天風。零落交游無一個,五十年中。生客語藏鋒。不答陽聾。心期難話與兒童。其結庵招猿鶴侶,煙鎖云封。
七十二年翁。曾客吳中。清游占斷水晶宮。幾度藕花歸棹晚,月煙鐘。追記已陳蹤。回首空濛。憑高荒草夕陽同。欲同謝公歌舞地,落葉鳴蛩。
寸陰堪惜。趁身強健去,結茅蒼壁。錯料事,臨老方知,國師與高僧,二途俱失。識字吟詩,敵不得、死生何益。看寒山著語,李杜也輸,莫道元白,千年過如瞬息。共飛鴻縹緲,沈沒空碧。問懶瓚、因甚遭逢,芋魁亦聯翩,著名金石。遺臭流芳,老子勿、許多心力。旋消磨、數百甕齏,掩關入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