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元陟親家以湘陰廣文謝事還里喜而賦之 其三
林下于今不乏賢,
君歸卻是地行仙。
數莖白發詩千首,
一片青氈官十年。
覓句但尋歸詠客,
賣文須買耦耕田。
勸君婚嫁蚤宜畢,
更向煙霞續舊緣。
林下于今不乏賢,
君歸卻是地行仙。
數莖白發詩千首,
一片青氈官十年。
覓句但尋歸詠客,
賣文須買耦耕田。
勸君婚嫁蚤宜畢,
更向煙霞續舊緣。
如今退隱山林并不缺少賢能之士,您的歸鄉卻像是自在的地行仙。雖有幾縷白發卻已創作千首詩章,清寒官職相伴度過十年光陰。尋覓詩句只需與歸鄉詠懷的友人相伴,賣文所得應購置田畝共耕。勸您盡早完成子女婚嫁之事,更可與山水煙霞續結舊日情緣。
林下:指退隱的山林居所,常代指隱士生活。
地行仙:道教指未升天界但能長生的仙人,此處形容生活自在如仙的隱者。
青氈:典出《晉書·王獻之傳》,原指舊物,后代指清寒的官職或家傳舊業,此處指曾元陟擔任學官(廣文)的清苦職位。
耦耕田:兩人并耕的田地,代指農耕生活。
蚤:通'早',盡早。
煙霞:指山水自然景色,代指隱逸生活。
此詩為曾元陟辭去湖南湘陰縣學官(廣文)職務歸鄉時所作組詩的第三首。時曾元陟結束十年清苦學官生涯返回家鄉,詩人以喜悅之情賦詩相贈,既肯定其為官操守,亦描繪歸鄉后的理想生活,體現對友人選擇的理解與支持。
全詩圍繞曾元陟歸里之事,先贊其賢能如仙,再述清苦為官與詩心不泯,繼而建議詩耕自適、早完婚嫁,末勸續緣山水。主旨鮮明,既頌友人品格,亦展隱逸向往,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贈別詩中表達理解與祝福的佳作。
明白無根,茫茫月魂。清虛不渾,蒼蒼秋痕。青天固可背負,諸佛等閑口吞。情空超物物,妙觸應門門。了知初不由心念,金色頭陀滅意根。
劉生才把臂,幾載客錢塘。一見如相識,重游即故鄉。春陰桑葉白,日暖柳花香。未邈湖山興,高歌那斷腸。
雨馀未肯放朝暾,穿仗恭承圣主恩。清蹕傳聲徐御殿,紫衣引拜許龍門。徘徊漫結堯階戀,零落難招楚澤魂。歸去猶堪誇里巷,桐江新賜兩朱轓。十年短棹樂滄波,強著朝衫棄釣蓑。才薄何堪試馮翊,恩深猶許對延和。空墻煙柳遙迎馬,輦路春泥欲濺靴。莫恨此身衰病去,同時朝士久無多。
辟園近閣欲移花,勿漫乘春且種瓜。每愛生平能解事,豈圖清玩酒杯誇。
東風吹柳日初長,沙苑年來草又芳。臺榭不興歌舞夢,蓬門未識綺羅香。休將世態悲塵事,但借流塵暗竹房。倚柱尋思倍惆悵,為誰清瘦減容光。
柏山高臥有馀清,我坐高安似凍蠅。卻喜明朝添偉觀,峨峨千里踏層冰。
昆山片玉天生潤,雁蕩移來手自栽。禪客久親清少病,山童勤拂凈無埃。葉端灑灑通心露,根畔疏疏引水苔。必有事焉還勿助,此方端自養原來。
李唐遺碣照浮屠,紫霧光涵白雪腴。誰惜文章鎮螭首,獨將香火祀龜趺。
向日巖居愛下弦,為留殘月伴無眠。適來偏放清光過,同坐沈沈不曙天。
衣冠歸舊族,儒術自皇元。落日迷滄海,青山滿故園。衰麻悲令子,期杖哭遺孫。海外諸朋友,傷心入夢魂。
幽亭無日不登臨,泛泛輕槎系綠陰。詩酒每來塵外客,笙歌時雜竹間禽。山頭雨歇月當戶,檻外花飛風滿林。莫訝憑欄發長嘯,百年能得幾知音。
天挺圣哲,三方維綱。川岳伊寧,七曜重光。茂育萬物,眾庶咸康。道用潛通,仁施遐揚。德厚坤極,功高昊蒼。舞象盛容,德以歌章。八音既節,龍躍鳳翔。皇基永樹,二儀等長。皇皇我后,紹業盛明。滌拂除穢,宇宙載清。允執中和,以蒞蒼生。玄化遠被,兆世軌形。何以崇德,乃作九成。妍步恂恂,雅曲芬馨。八風清鼓,應以祥禎。澤浩天下,功齊百靈。
據胡床,握麈柄。句中起倒,機頭偏正。真得出思議,妙應亡眺聽。徹二儀萬象根源,識諸佛歷代性命。曲直逆順兮任縱任橫,長短方圓兮何少何剩。
草萊彌漫麥苗勻,菜圃田畦入望新。柳蔭垂街青漠漠,渠流繞郭碧粼粼。居民不改天方俗,豐樂無殊內地人。更向番王城畔過,林溪明媚景常春。
閉門風雪臥終朝,偶為詩筒引興饒。便欲訪朋千里去,寧知待伴幾時消。寒深玉宇愁空闊,病減清樽坐寂寥。舊隱半荒歸未得,多情猶謝小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