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禮先師真五首
云水參尋訪此宗,十年磨刮太虛空。區區力盡還依舊,方知萬法本來同。
一悟吾師心便息,信門入處還無入。二十年中事密如,向人殊不勞心力。
前人說法后人聽,由來兩個總無情。祇緣口耳都相似,所以流通道自成。
去人去矣叮嚀囑,住者相承無斷續。若遇知音一和時,乃知去住常充足。
清明寒食與諸人,共禮先師不動身。萬法本閑心亦爾,將來誰是得吾真。
云水參尋訪此宗,十年磨刮太虛空。區區力盡還依舊,方知萬法本來同。
一悟吾師心便息,信門入處還無入。二十年中事密如,向人殊不勞心力。
前人說法后人聽,由來兩個總無情。祇緣口耳都相似,所以流通道自成。
去人去矣叮嚀囑,住者相承無斷續。若遇知音一和時,乃知去住常充足。
清明寒食與諸人,共禮先師不動身。萬法本閑心亦爾,將來誰是得吾真。
像云游四海的僧人一樣去尋訪這一宗派,歷經十年磨礪仿佛要將太虛空靈都打磨透徹。自己竭盡全力卻依舊如故,這才明白萬法本就相同。一旦領悟了老師的教誨,內心便平靜下來,入了信仰之門卻又感覺沒有刻意進入。二十年間的事隱秘如同天機,向人傳授也無需費力。前人說法后人聆聽,向來這兩者都看似無情。只因為口說耳聞都相似,所以流傳的道理自然形成。離去的人離去時再三叮囑,留下的人傳承不斷。若遇到知音相互唱和,才知道去留都能各得其所。清明寒食時節和眾人一起,無需動身就能禮拜先師。萬法本就閑適,心也如此,將來誰能真正領悟我的真諦呢。
云水:指云游四方的僧人。
參尋:尋訪。
磨刮:磨礪。
萬法:佛教語,指一切事物和現象。
信門:信仰之門。
祇緣:只因為。
流通道:流傳的道理。
去人:離去的人。
住者:留下的人。
知音:指能領悟佛法的人。
這首詩創作于佛教修行和傳承的背景下。詩人可能是一位修行多年的僧人,在長期的修行和弘法過程中,對佛法有了深刻的領悟。寒食節是傳統祭祀節日,詩人在此時與眾人一起禮敬先師,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佛法傳承和修行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圍繞佛法的領悟和傳承。其突出特點是以簡潔的語言闡述深刻的佛法哲理,將修行感悟融入日常情境。在佛教文學史上,它體現了佛教修行者對佛法傳承的重視和對修行境界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思想價值和文化意義。
種種綱宗是卦文,吉兇請向自家論。若言密室傳心印,辜負當天月一輪。
載筆趨蕓閣,探囊索缊袍。坐銷秋日凈,心折夜風高。識字頭先白,謀生計轉勞。文園多病渴,常想賜蒲萄。
生前喜作死規模,強把冠裳束幻軀。兒輩對人拋好語,吾家南極老人圖。
丈室新屏用此君,碧瑯玕插古槎根。白云一片當空下,護此寒堂宴坐人。
墻頭昨夜春風顛,醉著接?花下眠。東方欲曙忘晨飧,應門何客來翩翩。城東郭君履欲穿,手持三百青銅錢。要我為客開瓊筵,水晶之壺白玉盤。銀箏翠管張哀弦,吳姬度曲越女彈。相將載酒臨西園,西園萬樹紅照天。杏花朵朵含春煙,隨風故落蒼苔前。恍如紅雪堆青錢,摘花浸酒酬清酣。主人勸客客不言,人生豈得長朱顏。眼前有酒不盡歡,參差白發來相纏。君不見相如臥病歸文園,笑殺長安群少年。又不見子云寂寞耽草玄,日暮何人回酒船。何如醉挾雙嬋娟,玉山酩酊長花前。
曲糵生香出小槽,幾人耽酗日陶陶。笑吞鸚鵡杯中月,貧與鹔鹴花下袍。內府臘傳紅琥珀,西京秋壓紫葡萄。杜康儀狄今安在,回首丘陵半是糟。
棹歌一唱醒群迷,先有胸中九曲溪。仁智之真常瑩徹,過門不入亦山棲。
魚戲蓮葉間,參差隱葉扇。鵁鶄鸀鳿窺,瀲滟無因見。
夏后厄有窮,中絕四十載。吾皇歸滿洲,二年定遼海。中興與開創,赫赫有真宰。人心不忘舊,制勝若因壘。中原可徐復,修德猶有待。一言幾興邦,惟以敬勝怠。忽曰我得天,天命固未改。
小小茅亭面面寒,玉花能薄雪花乾。今年不是開遲著,等得群花比并看。
崇臺高映大羅顛,三素流云繞碧天。王母不來春又暮,洞門閒卻古苔編。
家資了□□湘流,太華山邊撤石頭。個是學人真榜樣,深閨兒女漫悠悠。
疑是飛來天柱峰,一尖秀出白云中。料應宰相書成后,留得殘毫倚半空。
春雨過山竹,幽泉繞舍鳴。燕泥書帙晚,魚浪釣絲晴。奉席從孫子,連床總弟兄。舊聞林下叟,讀《易》到天明。
密云今日破郊西,疏雨翛翛未作泥。要及清閑同笑語,行看衰病費扶攜。花前白酒傾云液,戶外青驄響月題。不用臨風苦揮淚,君家自與竹林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