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昭化縣
益昌城內煙樹蒼,
益昌城外稻花黃。
牽舟令去風流在,
名共嘉陵江水長。
益昌城內煙樹蒼,
益昌城外稻花黃。
牽舟令去風流在,
名共嘉陵江水長。
益昌城內煙霧籠罩著樹木,一片蒼翠;益昌城外稻田里稻花正黃。當年牽舟的美好風尚如今依舊留存,那美名如同嘉陵江水一樣長久流傳。
益昌:昭化縣舊稱。
牽舟令:可能指當地曾有過的與牽舟相關的政令或美好風尚。
風流:這里指美好的風尚、遺風。
目前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詳細背景不詳。推測詩人路過昭化縣時,被當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尚所吸引,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昭化縣的美景和美好風尚。其突出特點是寫景與抒情結合,畫面感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生動展現了當時昭化縣的風貌。
預支歲月作生辰,竟有如斯老眊人。壯志已慚渾似醉,童心或慰不曾淪。拋磚權作杯中酒,貽玉頻添席上珍。遍越云山親拜手,屏前一個葛天民。
歲晚昌平道,千官歷翠微。霜封陰殿瓦,云染祀臣衣。騎火通幽谷,巖鐘散御幃。仙游憶空樂,杳杳六龍飛。
吾憐陳少府,獨抱明月珠。五載官閩土,春風生向隅。縣知水薤意,頻握玉麟符。霄漢聲名早,看君受劍車。
皎齒青娥倚柁樓,楚波微動晚風秋。不辭自去迎桃葉,兩槳還須送莫愁。目成可意亦不淺,思是羅敷舊姓秦。莫道使君自有婦,愿為解佩漢皋人。
玉釵空中墮,金鈿色行歇。獨泣謝春風,孤夜傷明月。
此夜成良會,高歌海月間。近城惟一驛,隔水有千山。地主雖多興,吾生且未閒。送來桑落酒,容易醉愁顏。
官署清涼后,清心坐夜分。鐘聲云外下,玉漏雨中聞。茶熟銀瓶注,香消金鴨焚。揚雄生事拙,白發(fā)愧能文。
去年此日亂離中,霜葉寒花今又逢。雁羽不堪窮漠北,戍歌猶是大江東。煙銷衰草橫塘靜,日照疏林秋浦紅。潦倒莫辭朝落帽,夜猿聲急白蘋風。
輕煙林際開,素月川上起。桂楫擊空明,消搖汎容與。美人隔秋水,相望不得語。臨流折芳馨,所思在遺汝。
疋馬新從闕下辭,揚鞭疾去莫教遲。尋常一樣中秋月,誰似升堂捧壽卮。
日色虛駘蕩,風沙太獝狂。已令花似雪,復要鬢如霜。薄宦春從失,將歸老不妨。青簾濁醪在,遮莫喚誰嘗。
濟南好,偉略想效公。力挽狂瀾拒北伐,槍炮聲里杜河工。慷慨是英雄。
事好休時便好休,不應人盡覓封侯。歸來已快平生志,況有高人來聚頭。
簧舌琤琤巧萬端,轉令聽者覺多般。爭知阿閣春風里,曉日嗈嗈語鳳鸞。
方以類聚物群分,兩畔兩秤共一斤。戊己宮中藏水火,小心調理武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