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六日與共甫偕吳門吳憩堂游云棲,翌晨步江干轉至虎跑寺,由湖上棹歸 其三
山泉說虎跑,游興晨更豪。舍舟登彼岸,行行不辭勞。
數里越云嶺,泉聲何滔滔。兩山夾集樹,高際拂涼飆。
三椽鋪老屋,山僧先誅茅。尋勝倚古井,汲泉野火燒。
傳聞泉流出,并自李唐朝。寺僧苦潦渴,神遣二虎淘。
往事莫須問,飲我熱已澆。碑摩東坡字,讀之意亦消。
山泉說虎跑,游興晨更豪。舍舟登彼岸,行行不辭勞。
數里越云嶺,泉聲何滔滔。兩山夾集樹,高際拂涼飆。
三椽鋪老屋,山僧先誅茅。尋勝倚古井,汲泉野火燒。
傳聞泉流出,并自李唐朝。寺僧苦潦渴,神遣二虎淘。
往事莫須問,飲我熱已澆。碑摩東坡字,讀之意亦消。
早就聽聞有虎跑泉的美名,清晨游興愈發高漲。舍棄船只登上對岸,一路前行不辭辛勞。走過數里翻越云嶺,泉聲滔滔不絕。兩座山夾著成叢的樹木,高處涼風拂面。三間破舊的老屋,山僧早已在此結廬。探尋勝景倚靠古井,汲取泉水用野火烹煮。傳說這泉水流出,始于李唐時期。當時寺僧苦于水澇干旱,神靈派遣兩只老虎來淘泉。往事不必再追問,喝了泉水暑熱全消。摩挲著刻有東坡字跡的石碑,讀著碑文煩意也消散了。
棹歸:劃船返回。
誅茅:割草,這里指建造房屋。
潦渴:水澇和干旱,這里指缺水。
莫須問:不必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雖未明確,但從詩題可知是作者與友人一同游覽云棲、虎跑寺等地后所作。當時作者可能處于閑暇游玩的心境,在游覽過程中感受自然美景和歷史文化,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要記錄了詩人游覽虎跑寺的過程,主旨是表達對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欣賞。其特點是敘事清晰,描寫生動,將傳說融入其中增添了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游覽生活和心境。
厚重資天粹,忠清襲世芳。周臣言諤諤,漢相貌堂堂。見象中臺拆,傷時一鑒亡。罷朝仍制服,恤禮厚公王。
好懶難辭友,知窮豈念通。貧非理生拙,病覺養心功。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厭鴻。秋帆尋賀老,載酒過江東。
璿璣敷帝命,金節護邊兵。盡付將軍制,真為儒者榮。扶搖方上擊,濛汜忽西傾。罷市人相吊,紛紛滿百城。
紅云朵里紫霞杯,敕使今朝四度來。意一堂中開九帙,太微星里現三臺。
鐵喙騧,連錢驄。何年墜影江水中?蒲梢西來八尺龍。天閑十二為爾空,五花云錦吹東風。
郁郁名山瑞氣藏,青囊聞說受曾楊。三秋落日懸高隴,一片飛云墮太行。松柏望中愁并遠,蓼莪吟處夢偏長。終天我亦同遺恨,颯沓寒風到北堂。
江上青山換兩朝,打頭紅葉晚蕭蕭。君看阮籍傷心處,各有行人路一條。
垂老寡歡趣,孤懷尚嵯峨。朝吟梁甫操,暮聽濯纓歌。意豁掀髯笑,詩成把酒哦。關心時事切,入夢故山多。德業蹉跎廢,光陰遞續過。朋簪嗟異處,朝署喜聯珂。未死終難已,無聞可奈何。但令車有輔,寧患斧無柯。幸際明良會,叨登鸞鳳坡。愧將聲土缶,濫擬廁云和。密勿欽韓范,邊陲仗牧頗。愿言勤策勵,寧敢惜奔波。愁疊千重嶂,腸縈九曲河。此生浮泡幻,塵跡轉蓬科。秪益頭顱雪,無由笑臉酡。感恩思隕涕,報國欲橫戈。宇宙分多事,才賢盛那娑。好將忠作報,不負禮為羅。擬玉期無缺,為鋼欲靡阿。詎應甘汩沒,槁壤共沉磨。
禹畫九州,河內曰冀。霍山崇崇,作鎮積勢。我祀如何,百末旨味。承神燕娭,諸神畢至。
虎繞天罡吞鳳尾。火輪轉艮山初起。注鼎炎炎,烹煎神水。交泰地精天髓。煉就純陽丹貫體。換凡軀以別塵世。鶴駕匆匆,相從仙侶,朝現玉清元始。
佳句不隨飛鳥盡,名山可想屬僧多。沈香已帶寅前氣,臘酒初聞子后香。月明夜色玉連鎖,露冷秋莖金屈卮。作賦重游前赤壁,題詩一笑再玄都。功名不建頭顱老,日月如馳髀肉生。舊書馀草風搜遍,好樹開花月送來。凄其死者無歸路,羞與讎人共載天。
云行風靜早秋天,競繞盆池蹋采蓮。罨畫披袍從窣地,更尋宮柳看鳴蟬。
內人曉起怯春寒,惆悵階前紅牡丹。整了翠鬟勻了面,沈香亭北倚闌干。
何處趁杯盤。
地縮車初動,山回樹疾趨。望亭花閃爍,滸墅水縈迂。飄瞥千村過,斯須百里逾?;⑶鹇N一塔,指點到姑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