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無文鄺湛若謁送韓宗伯因過小園留酌 其一
不辭褦襶識荊州,曾否能輕萬戶侯。
天際孤帆來二妙,尊前片語足千秋。
尋盟剩有煙霞癖,問字常□鹿豕游。
欲識元龍湖海氣,須君更卜一層摟。
不辭褦襶識荊州,曾否能輕萬戶侯。
天際孤帆來二妙,尊前片語足千秋。
尋盟剩有煙霞癖,問字常□鹿豕游。
欲識元龍湖海氣,須君更卜一層摟。
不害怕旅途勞累來結識賢才,是否能看輕那萬戶侯的榮華。天邊孤帆載著兩位才俊到來,酒桌前片言只語便足以流傳千秋。你們追尋舊盟還有喜愛山水的癖好,探討學問時常與山野之人相伴。若想見識像陳元龍那樣的湖海豪氣,還需你們更上一層樓。
褦襶(nài dài):指炎暑時累贅的穿著,這里比喻旅途勞累。
識荊州:出自李白《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指結識賢者。
萬戶侯:食邑萬戶的侯爵,泛指高官顯爵。
二妙:指馮無文和鄺湛若兩位才俊。
尊前:指酒桌前。
尋盟:追尋舊盟。
煙霞癖:指喜愛山水的癖好。
問字:指探討學問。
元龍湖海氣:陳元龍有湖海般的豪氣,這里借指豪邁之氣。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是在當時文人交往頻繁的環境下,馮無文和鄺湛若拜訪韓宗伯后順道來詩人小園相聚,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文化交流時期,文人之間以詩會友、相互切磋。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贊賞與期許。其突出特點是用典巧妙,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情感真摯,體現了文人之間的情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交往和創作風貌。
煙景相招座客盈,小園幽賞起談清。花容嬋媛遲春色,酒意飛揚入夜情。秉燭非關時序促,興懷翻覺昔今輕。卻疑當日蘭亭事,俛仰猶多感慨生。
淮蜀年來殺氣深,中州兵革亦相尋。命懸逆賊狂夫手,憤激孤臣孽子心。人物眇然難倚仗,風濤如此恐胥沉。煩君夜起觀星斗,福德何時吳分臨。
可憐江上燕,幾日到烏衣。欲向誰家去,多應舊主非。落花深巷小,喬木畫梁稀。自笑天涯別,秋風想未歸。
石色依廬阜,潮音接普陀。江云晴自遠,水月夜還多。鳥為銜花至,龍因問法過。瓣香瞻彷佛,帆影拂嵯峨。
清秋不盡客依依,夢里閩天掛劍歸。莫向延平津口度,恐驚風雨二龍飛。
籠鵝并榼酒,食有一金攜。寂寂慚吾子,依依向隔溪。開筵面華月,出戶望青藜。若負今宵醉,何不西山棲。
西郊柳暗曉風和,巖谷鶯花散綺羅。雙鳳引簫來閬苑,六龍捧棹泛銀河。祠宮星列天香藹,閣道云深禁蹕過。九奏虞韶嘉瑞集,明朝齊唱上回歌。
金閨朝退暮歸時,指點鉛華盡賦詩。惆悵海棠花底事,有誰題詠有誰知。
杏花堆白菜花黃,蔓草平沙四野荒。洛水無聲山日暮,石麟兩兩守空岡。奉先橋畔政和碑,種麥人家護棘籬。絕勝望潮亭下路,浮圖積雪浙江湄。隔岸青山拱墓門,鵑啼狐舞欲消魂。鄰人時見長蛇護,千載山靈念舊恩。
榆臺高,高風吹樹梢。都搖搖,臺下黃羊走黃蒿。山頭看看日落,觱策四面吹,軍中白旗身姓誰。向前看,有河河水深,彼不怕死。我亦人力,能拔虎尾。人虎或兩存,歸為鬼雄榮爾魂。
淞濱烽火連三月,倭患侵凌破萬家。敗壁頹垣灰燼里,誰能風雅扇文華。
負書游上國,拾芹取榮名。雅度津涯闊,高文風雨驚。忘懷翻得謗,縱酒遂傷生。忍使泉臺客,悁悁不自明。丹旌倚輤車,榮辱盡虛無。半道驊騮頓,先秋蘭雨枯。兒癡才過齔,親老不勝扶。家事今蕭瑟,寧將未第殊。
荒園槁葉飄,薺菜已堪挑。頗訝煎茶緩,元知汲水遙。日暄花迸蕾,霜過土生硝。小待謀新醞,詩朋一一招。詩翁今雨來,同步上荒臺。草死元藏藥,花窮始到梅。南方酣戰急,北陸苦寒催。窮老情懷惡,因君得暫開。
紫管何年玉刻成,宮商隨指自分明。夜深喚起洞霄月,十二綵鸞天上鳴。
念昔居上國,春薺賣作斤。那得千金囊,可買百濯薰。一為道院主,坐空朱墨文。清笳咽悲壯,濃篆橫披紛。幽意可略喜,老倦復小勤。詩如水得風,自然偶成紋。香亦旋變滅,頗類無心云。丞哉兩松篇,時出水麝芬。鏤冰納蔬腸,爭洗三韭葷。敏手不可敵,勝妙昔未聞。豈不勝兒女,呢呢相怨恩。人生如此少,爐煙且氤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