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學者問生死到來如何抵當答以四偈
生死到來何抵當,石人頭上忽生瘡。這些癢處才撓著,便向人前孟八郎。
生死到來何抵當,乞兒相見便傾囊。寥寥四顧渾無有,堪笑一身沒處藏。
生死到來何抵當,蕭然歸去路堂堂。到家句子聊相寄,寫入碧天鴻雁行。
生死到來何抵當,月明靜夜共商量。荷華荷葉通消息,一陣風來一陣香。
生死到來何抵當,石人頭上忽生瘡。這些癢處才撓著,便向人前孟八郎。
生死到來何抵當,乞兒相見便傾囊。寥寥四顧渾無有,堪笑一身沒處藏。
生死到來何抵當,蕭然歸去路堂堂。到家句子聊相寄,寫入碧天鴻雁行。
生死到來何抵當,月明靜夜共商量。荷華荷葉通消息,一陣風來一陣香。
當生死來臨該如何抵擋呢,就像石頭人頭上突然長了瘡。剛撓到那癢處,就像孟八郎一樣在人前表現。當生死來臨該如何抵擋呢,如同乞丐見面就傾其所有。四處空蕩蕩什么都沒有,可笑自己一身無處躲藏。當生死來臨該如何抵擋呢,瀟灑地歸去,道路光明坦蕩。到家的話語姑且相寄,就像寫進藍天中鴻雁的行列。當生死來臨該如何抵擋呢,在月明的靜夜一起商量。荷花荷葉互通消息,一陣風來就有一陣清香。
石人:石頭雕刻的人像,這里表示難以想象、不可能之事。
孟八郎:可能是當時一個行事張揚的人,此處形容人在生死面前的慌亂表現。
傾囊:倒出袋子里所有東西,指毫無保留。
蕭然:瀟灑、自在的樣子。
到家句子:指表達內心感悟、回歸本真的話語。
荷華:即荷花。
此詩可能是作者針對學者對生死問題的困惑而作。在當時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下,生死是人們普遍關注和思考的哲學問題。作者以偈語的形式給予解答,展現出自己對生死的獨特見解和感悟。
這首詩圍繞生死到來如何抵擋這一問題展開,通過不同的場景和意象,逐步引導人們從對生死的恐懼、迷茫走向坦然、豁達。以質樸的語言表達深刻的哲理,在探討生死問題的文學作品中具有一定的思想價值。
玄珠鼓吹法雷霆,
雨滿中池變八瓊。
從此光明徹天上,
五云行駕到蓬瀛。
猥山狹路蔚桑麻,
籬落春歸尚有花。
雨漲小溪蒲劍短,
風回橫隴麥旗斜。
十口啼號責望深,
寧容安穩坐氈針。
長鳴大咤欺風雪,
不是甘心是苦心。
西風墮征雁,千里催歸人。歸心不可羈,況有堂上親。
親衰病且篤,望遠尤含辛。縱抱四方志,疇能間天倫。
莫理宛溪棹,朝指姑溪濱。白日黯秋景,黃海虛前塵。
勝游豈不樂,聚散非無因。不見張季鷹,尚憶鱸與莼。
去年客烏江,識君屆秋閏。今年送君歸,霜華逼冬信。
形骸相與忘,投贈兩不吝。朅來歷江湖,千里窮一瞬。
君作兗山游,我止白田岸。登臨預秋約,山川資壯觀。
《驪駒》一以歌,萍梗忽中斷。后會知何時,歸途期百順。
行行各勉旃,莫負青絲鬢。
百年虛度四之三,往事悠悠祗自慚。林下身輕猶健步,口中舌在足清談。浮生漫訝星霜改,大造真承雨露覃。苦憶舊時行樂伴,舞雩何處試春衫。
荒陬殘臘煖如春,共道春來萬象新。入夜剛風仍作雪,崇朝寒氣苦侵人。六花如兆豐年瑞,四海猶憐蔀屋貧。安得重陰都散盡,仰瞻旭日麗蒼旻。
電掣半空云黯黮,
船浮積水浪憑陵。
茫然不辯身何處,
猶喜東南見塔燈。
寥寥書館客中居,況值窮冬百事疏。
薄枕憶家千里外,寒窗兀坐五更初。
飄零木葉侵幽徑,落寞霜華滿敝廬。
時系寸心歸未得,殘鐙挑盡獨躊躇。
我昔游齊東,數醉村家酒。今日經故途,訪之寂無有。惆悵憩空林,偶值蒼顏叟。為言遭歲兇,饑寒苦奔走。布褐不掩形,藜藿不充口。溝壑半流離,十室空八九。我聞涕沾裳,佇立不能久。寄謝當涂人,此意還知否。
弱冠理玄訓,文苑思馳聲。奔走二十年,饑寒苦躬耕。茍祿非所甘,恣我遺世情。王充論《潛夫》,子云著《玄經》。昔賢獲我心,所務身后名。勖哉事鉛槧,姑以畢余生。
伐木篇中尚友求,和平今見古風流。
綺羅俗態一時洗,金石芳心百歲酬。
意遠白華歌大雅,調高玄鶴唳清秋。
為言寶歷文章宴,絕倒元稹還上頭。
短砌花飛盡,高樓獨往時。
龍歸鐘定杵,烏匝月明枝。
病久勞相憶,身危苦自持。
昔游供灑涕,真耐酒人思。
舉鼎臏先絕,支離笑此身。
窮途竟何世,馀事且詩人。
技悔屠龍拙,時驚嘆蠟新。
剖胸傾執血,恐化大千塵。
祀事孔明,廟室惟肅。
铏登籩豆,金石絲竹。
既灌既薦,允恭允穆。
奉神如在,以介景福。
太白樓上秋風寒,采石磯下波連山。
長康不作僧繇死,何人攫弄秋毫端。
力挽萬牛嘯兩虎,袒衣跋扈青冥間。
四壁四山拔地起,直從十指生煙巒。
峨眉匡廬兩對峙,西華東岱同躋攀。
巨靈夸娥日月走,坤位乾竇神鬼盤。
屋角雷雨勢飛動,墻根澗壑聲潺湲。
牛渚白沙如蟻垤,天光破碎滄溟寬。
藍陳蕭惲稱大手,前追董巨凌荊關。
尺木老人更奇絕,身駕大海騎虬鸞。
秋來放眼忘遠涉,憑陵萬里開心顏。
寺徑蒙蒙松杉雨,蘆花漠漠黿鼉灘。
顧盼無人相娛賞,高呼太白騎鯨還。
野草逢春不用栽,幾叢晴翠掩塵埃。
一般晴色天涯遠,無限清愁眼底來。
長帶乍銜新院落,碧絲又繞舊池臺。
踏青歸去荒城遠,寂寞山崖首重回。
少小相從久,自慚雌甲辰。
交情日加厚,姻好晚逾親。
別去驚葭律,歸來見棘人。
西莊行樂地,望斷為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