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雜題二首
文祖初封岳,經營十二年。景光如有見,議禮不相沿。
畚鍤三軍舉,泉刀九府捐。龍髯垂過膝,象帝發鬈然。
肅帝核玄玄,增封上配天。端居長禮斗,秘祝總祈年。
皂纛宮娥繡,青辭國史編。星冠南鄉拜,鶴蓋繞龍涎。
文祖初封岳,經營十二年。景光如有見,議禮不相沿。
畚鍤三軍舉,泉刀九府捐。龍髯垂過膝,象帝發鬈然。
肅帝核玄玄,增封上配天。端居長禮斗,秘祝總祈年。
皂纛宮娥繡,青辭國史編。星冠南鄉拜,鶴蓋繞龍涎。
文祖最初受封于山岳,籌劃經營了十二年。祥瑞之光仿佛可見,議定禮儀不沿襲舊規。全軍都參與勞作,大量錢財被捐出用于此事。帝王龍顏垂髯過膝,天帝般的容貌須發卷曲。肅帝深入探究玄理,增加封禪之禮以配上天。他端坐常行禮拜北斗,秘密祝禱祈求豐年。黑色大旗由宮娥繡制,祭文由國史官員編纂。頭戴星冠向南朝拜,車蓋如鶴繞著龍涎香。
文祖:古代對帝王祖先的尊稱。
景光:祥瑞之光。
畚鍤:指挖運泥土的工具,這里代指勞作。
泉刀:古代錢幣的名稱,泛指錢財。
龍髯:帝王的胡須。
象帝:指天帝。
鬈然:卷曲的樣子。
肅帝:指某一朝代的肅帝。
核玄玄:深入探究玄理。
皂纛:黑色的大旗。
青辭:道教齋醮時上奏天帝的表文。
星冠:道士的帽子。
鶴蓋:形如鶴羽的車蓋。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古代帝王封禪、祭祀等重大禮儀活動相關。在古代,封禪是帝王祭祀天地、彰顯功績的重要儀式,往往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詩中提到文祖、肅帝,可能是在特定朝代帝王進行封禪等活動時創作,反映當時的社會文化和政治氛圍。
這首詩以帝王封禪、祭祀活動為主題,展現了古代皇家禮儀的宏大和莊重。詩歌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化傳統,對于研究古代帝王禮儀制度和宗教文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萬竹森森一水泓,堂名勁逸即蓬瀛。賦詩何必多工部,怕與梅花共瘦生。榮拜花封感圣主,壽杯阻莫捧親前。嶺梅尚有逢春日,辦取斑衣聽老天。甘向清朝作逐臣,茹蔬觀草即經綸。心香都在寒梅上,宇宙常逢不老春。
世事無常事事殊,浮云海月有還無。東風收拾殘宵了,紅日當空結一趺。
御河船上月,相送到揚州。共飲忽為別,獨吟方覺愁。水花苕渚晚,云樹浙江稠。歸雁長淮早,裁詩寄與不。
外家宅相悲零落,母氏風流記阿姨。獨有吾兄今又去,百年親話更誰知。
月指山間頗不平,何須江上有風清。用之不竭詞雖侈,卻道平分意未宏。嚴子五言終耐久,隱侯千載已寒盟。肯于明月相料理,定有清風不世情。
何家將軍多愛山,以小比老尤堅頑。青山面目元不老,將軍卻笑須眉斑。昆侖何時鰲背裂,將軍氣高嵩華絕。小夫移山良自愚,將軍一怒天柱折。天山已定三飛髇,凱歌十二和歸鐃。殘山剩水在何處,第五橋北南塘坳。太平天子方講道,將軍六十便稱老。黃金雨外棄甲拋,白玉風前醉山倒。宣州畫生來作圖,圖中貌得詩人臞。銀瓶索酒豪尚在,腰間屢解雙珠符。門前好事復載酒,東山攜來散花手。戎王子花歌月支,落日平臺舞楊柳。玉堂醉草寫烏絲,時與盧老同襟期。將軍風韻有如此,何必酷似劉牢之。當時爾祖得鄭杜,尚帶儒酸走風雨。何如盧后更逢楊,亦復有客如此不?
一朝辭寵辱,終歲事沉冥。只可群麋鹿,那能出戶庭。北胡頻候月,南紀正占星。長策須君輩,將何獻帝庭。
仙洞尋芳繞曲溪,百花叢處亂高低。聞歌似在花間語,不是桃源路亦迷。
黍熟湖田花鴨飛,雨香秋浦箬魚肥。野翁織屨街頭賣,日暮裹鹽沽酒歸。
開卷小酬歲月,出門便畏風塵。十洲三島游客,萬壑千峰主人。
山人石屋帶云開,舊雨時時夢往來。分去葛巾籠日月,配之蒲萐謝風埃。獨行栗里名偏盛,小制伊川式許猜。脫盡寰區與煙水,不煩宿留向東萊。
繞郭千峰玉作臺,連林素纈盡妝梅。同誰跨馬腰弓箭,山口盤旋射鹿來。
為客開幽徑,臨流坐小亭。水云浮檻白,野竹過檐青。勝絕詩難賦,涼多酒易醒。清暉安足擬,堪草太玄經。
夢里長逢孟,羹中亦見顏。癡兒入吾室,真作采薇看。
燕云一抹盡平蕪,還記當年舊跡無。潭柘寺前煙繞樹,陶然亭畔水盈湖。十年閭巷驚風雨,百代宮闈鬧鬼狐。翹首遙瞻關塞外,長城猶護帝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