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五十一首 其十六
方丈屋損,寢處不得。
常住乏糧,著眾不得。
舊逋積如海,無錢還不得。
大道在目前,有口說不得。
若人透此四重關,堪與諸方為軌則。
趙州親見老南泉,觀音院里有彌勒。
方丈屋損,寢處不得。
常住乏糧,著眾不得。
舊逋積如海,無錢還不得。
大道在目前,有口說不得。
若人透此四重關,堪與諸方為軌則。
趙州親見老南泉,觀音院里有彌勒。
方丈的屋子損壞了,沒法好好居住。寺廟儲備的糧食不足,無法讓眾人安心。過去欠下的債務堆積如山,沒錢就無法償還。大道就在眼前,卻難以用言語表達。如果有人能看透這四重難關,就足以成為各方的楷模。趙州禪師曾親自拜見老南泉禪師,觀音院里還有彌勒佛。
方丈:寺院住持居住的地方。
常住:指寺廟的公共財產、儲備物資等。
逋(bū):拖欠,債務。
趙州:指趙州從諗禪師,唐代高僧。
老南泉:指南泉普愿禪師,趙州從諗的師父。
此詩為偈頌,偈頌常用于表達佛教教義和修行感悟。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是在佛教修行的環境中創作。當時佛教發展,修行者面臨生活和精神上的各種問題,作者借此詩引導修行者突破困境,領悟佛法。
這首偈頌主旨是強調修行者要突破現實和精神的四重難關,才能成為各方楷模。其特點是將生活困境與佛法修行相結合,用直白語言傳達佛理,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絕無人跡到,一室凈纖塵。樹老風梢折,階寒露菊新。少陵悲舊雨,尼父嘆孤鄰。吾衰竟如此,吾道未憂貧。日上風檐靜,蜘蛛綴網絲。綠垂依檻草,紅落過墻葵。臥疾妨賢久,懷恩報國遲。素餐新謝綠,菰米雜粳炊。秋雨一番過,秋風轉覺清。卷簾黃葉落,倚杖白云生。學省虛官署,鄉書計客程。砧聲何處發,偏動老夫情。抱疾形容改,無情歲月忙。草深栽藥圃,人老讀書床。洲渚蒹葭白,山林橘柚黃。幾時筇竹杖,去踏釣魚航。
千萬人叢里,應難一一尋。政須真具眼,始可與關心。匠手斤忘堊,禪機芥遇針。絕弦吾欲理,忽復有知音。
璇源照夜凝冰壺,老蚌就掌生明珠。翠眉玉頰瞳點漆,人間又見徐卿雛。去年湯餅會眾客,郁蔥佳氣方充閭。走邀溫嶠辨英物,耳畔仿佛聞啼呼。今來周晬露頭角,矯矯自與群兒殊。豪鷹崱屴毛骨異,敢以凡鳥題門樞。云屏翠幕好遮護,抱持保姆顏敷腴。圖史百物羅左右,滿堂坐展紅氍毹。排窗穴壁競覘矕,親戚笑問兒何須。徑前握管隨手抹,似尋字畫摹之無。諸馀玩好不掛眼,豈羨取印提戈殳。乃翁雅素耽詞翰,吮毫舔墨勒咿唔。兒生墮地有同嗜,端能讀父盈車書。草牘方當等曼倩,臨書且為留官奴。幾人有兒得寧馨,萬金之產良非誣。我歸責子坐嘆息,提孩便已趨殊途。朋來雖有四男子,森如立竹僵墻隅。懶惰總不好紙筆,召令吐記常含糊。正應坐我老伏櫪,顧后駒齒皆頑駑。韓子不免簡教示,陶公終是分賢愚。詩成聊復使之寫,得不愧汗沾肌膚。生兒當如李亞子,爾曹碌碌何為乎?
兩鬢樵風一面塵,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卻道空辛苦,抽得絲來還別人。
開卷江郎一序存,文章知己共論昏。安知夢里瀟湘雨,筠管斑斑有淚痕。
愁容淡處殿秋光,不是黃華不傲霜。消息暗傳冬嶺上,蠟奴先學扮村妝。
荊樹分枝已十年,欣聞旌節又高騫。家聲自古推清白,治行當年重薊燕。名宦勛華能繼武,中朝物望久稱賢。蘆綱端賴長才理,兩世循良萬口傳。
江河日流注,難挽東逝波。羲和日奔馳,難回魯陽戈。終日但飽食,冉冉歲月過。此后悔失時,荒耄無如何。浮游水上萍,奄忽霜馀莎。勉旃復勉旃,慎無悲蹉跎。
飛檄才徵土漢兵,旌旗又換貳師營。但驚廟算從天下,便道妖氛不日平。推轂已承專節鎮,借籌何事問書生。探騎昨夜邊城到,烽火河東寇未輕。慘慘黃塵白日昏,鐵衣掩淚出關門。枯燐未斷清閨夢,殘壘重招紫塞魂。輸挽海濱那可問,驛騷閭井不堪論。徒傾左藏年年匱,閱實空嗟尺籍存。謾書緣底到中華,金白旋俘氣轉誇。堪怪九關屯虎旅,不聞一劍靖龍沙。頹垣故壘傳宵柝,枯草殘煙起暮笳。塞外受降城未筑,招降空報幾千家。先帝恩深一死輕,將軍怒發請長纓。朝餐直待□兒滅,夕枕須驚圣主明。塞雨如聞聲哽咽,夷氛莫使勢縱橫。擬城撫順今曾否,胡馬驕嘶春草生。
眼橫秦望接云高,不獨詩豪酒亦豪。豈是過呼韓吏部,未應輕比漢功曹。尊空北海懷文舉,菊繞東籬念老陶。只恐詔歸天尺五,直須秉燭與公遨。
蜂蝶蕭騷草露漫,小家籬落閉荒寒。欲知國色天香句,須是倚闌燒燭看。
未除妖氣斗牛閒,一夜長星落將壇。天意欲將全節畀,人心無柰此時寒。斷頭那肯降朱泚,血指誰思滅賀蘭。立盡太行山上石,我公忠烈不容刊。
岳麓山川藉賁光,千年吾道見朱張。何時杖履沅湘外,同向南山語對床。君家遙近武陵津,翠竹霜枝滿澗春。擬辦一舟期過訪,共依漁父看秦人。秋月秋風動遠思,衡陽歸雁暗相期。何當鼓柁湘江上,岣嶁峰頭讀禹碑。一點君山水上漚,洞庭西望隔湘甌。岳陽久擬同攜手,佇看乾坤月夜浮。
枕上雨聲如許奇,殘荷叢竹共催詩。喚回二十三年夢,燈火云安驛里時。
少年毬馬逐秋風,笛起連營響裂空。今夕夢回村墅冷,一枝孤奏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