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五十一首 其三十六
秘魔擎杈,趙州吃茶。
禾山打鼓,歸宗斬蛇。
慣釣鯨鯢沉巨浸,卻嗟蛙步?泥沙。
秘魔擎杈,趙州吃茶。
禾山打鼓,歸宗斬蛇。
慣釣鯨鯢沉巨浸,卻嗟蛙步?泥沙。
秘魔禪師舉著禪杖,趙州禪師品茶悟道。禾山禪師擊鼓說法,歸宗禪師斬殺惡蛇。有人習慣在大海中釣捕鯨鯢,卻嘆息青蛙在泥沙中艱難邁步。
秘魔擎杈:秘魔是唐代的秘魔巖和尚,擎杈指他常舉著木杈接引學僧。
趙州吃茶:趙州是趙州從諗禪師,他以‘吃茶去’的公案來接引學僧,啟發其悟禪。
禾山打鼓:禾山是禾山無殷禪師,他通過擊鼓來表達禪機。
歸宗斬蛇:歸宗是歸宗智常禪師,他斬殺蛇以表明破除執著的禪意。
鯨鯢:鯨魚,這里比喻有大根器、大智慧的人。
巨浸:指大海。
蛙步:青蛙的步伐,比喻小根器、修行淺的人。
此偈頌是禪宗偈語,創作于禪宗發展較為興盛的時期。當時禪宗各派林立,禪師們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學僧悟禪。作者創作此偈可能是為了教導學僧認識不同的禪修境界,鼓勵他們追求更高層次的修行。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禪宗不同的修行方式和境界差異。其特點是用典豐富,以鮮明對比突出禪理。在禪宗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學僧理解禪宗思想,有一定的傳承和啟示意義。
膩發堆云鏡舞鸞,五云仙洞接清歡。歸來失卻吹簫伴,腸斷昆山昨夜寒。
詩禮家聲重,田園活計饒。自甘為野客,不愿仕王朝。時為花開眼,誰因米折腰。此心安出處,何日不逍遙。
魯公死后一抔荒,誰與竿頭薦一觴。妾愿得生墳土上,日翻舞袖向君王。
入社憐同調,分曹重?材。簡書寧勿畏,案牘苦相催。別酒臨岐盡,仙帆帶日開。相違休道遠,南望只江隈。
金鴨燒殘午夜香,內家初試越羅裳。芳容不肯留春駐,幾陣東風落海棠。
別酒同傾九日前,誰知此別即千年。疏香閣外黃昏雨,點點苔痕盡黯然。
閑庭種菊但三株,品列紅黃白間舒。香色獨憐誰與伴,根荄那復問何如。久留東老情偏厚,況此淵明興未疏。喚起江門詩酒伴,幾回歌詠重踟躕。
云到秋來懶作霖,飛飛何處竟銷沈。聽琴未了鐘期興,許劍長懷季札心。兩郡事曾歸史館,百年名合傳儒林。新碑高倚游來塢,時有行人下馬尋。
兒喜何為者,姨娘送酒來。頻呼香線女,盡洗白椰杯。六子歌聲發,雙鬟舞袖開。堂前皆角髻,爭戴一花梅。
飛鞚塵中問酒家,帽檐猶戴射場花。弦箏今夕壚頭醉,明日橫戈度磧沙。
翠釜黃封勞外臣,關門乘傳遣詞人。燕支拜舞君王賜,一曲琵琶絕塞春。
臥聽羊車輥夜雷,知從誰處燕酣回。蟾光也解君王意,隔個簾櫳不入來。同入宮來幾許人,因何遣妾護長門。云鬟半脫香腮瘦,卻愛菱花鏡子昏。
長樂何其樂,路榕花已微。榕花開白皎,人面著紅緋。對盞斟情飲,牽衣趁夜歸。兩心思比翼,焉肯忍孤飛。
晨策終南首,顧望咸陽川。戚里溯層闕,甲館負崇軒。復途希紫閣,重臺擬望仙。巴姬幽蘭奏,鄭女陽春弦。共矜紅顏日,俱忘白發年。寂寥茂陵宅,照曜未央蟬。無以五鼎盛,顧嗤三經玄。
再閏黃州正坐詩,詩因遷謫更瑰奇。讀公赤壁詞并賦,如見周郎破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