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省齋即事
朔風飛一鳥,滄海別情多。
香氣浮蘭茝,新寒透蔦蘿。
靜中惟不疚,忙際卻無頗。
最好湘南句,幽吟破睡魔。
朔風飛一鳥,滄海別情多。
香氣浮蘭茝,新寒透蔦蘿。
靜中惟不疚,忙際卻無頗。
最好湘南句,幽吟破睡魔。
北風中一只飛鳥掠過,面對滄海更覺離別情多。蘭草與白芷的香氣浮動,新起的寒意穿透蔦蘿藤蘿。靜處時內心毫無愧疚,忙碌間行事也無偏頗。最愛的是湘南的詩句,低聲吟誦破除了困意沉默。
朔風:北風。
蘭茝(chǎi):蘭草與白芷,皆為香草。
蔦(niǎo)蘿:一種攀援草本植物。
不疚:沒有愧疚之心。
無頗(pō):沒有偏失、差錯。
睡魔:指使人困倦的感覺。
此詩應為詩人于內省齋中內省時所作,時間或在秋冬之交(‘新寒’)。詩人通過觀察齋中景物與日常狀態,抒發內心自省后的平靜心境。
全詩圍繞‘內省’主題,以齋中所見(朔風飛鳥、蘭香寒藤)與所感(靜時無疚、忙時無頗)為線索,展現詩人注重內心修養、追求平和自適的生活態度,語言凝練而意蘊悠長。
蕙花空帳不生春,香壁泥紅墮網塵。微步珊珊燈影里,金屏夜降李夫人。
金碧侯門,閉小冢,紅心草滿三弓。容光銷鏡月,縱瘞花銘在,彈指春風。玉兒幸死東昏,未籍青衣禁苑中。笑錦帆流落天涯,暮鴉枯樹冷隋宮。石華乍啟塵封,故紙千金,幾番江漢傳烽。河山馀艷影,對舊朝文物,細想驚鴻。秋魂莫怨楊花,一研南薰墨正融。伴海濱巾角臨池,夜月環佩逢。
鼎食何如飽蕨薇,由來富貴履危機。鶴鳧依舊自長短,鹿馬至今誰是非。每好問奇兼醉酒,那堪惜別更留衣。人生聚散知何處,風送秋云一片飛。
蒼山飛鳥外,流水眼邊分。葉落曾誰掃,花開不為君。無心思過客,負手看閑云。忽省春歸去,蟬聲耳際聞。
端居歲云晏,雨雪涂周行。寒夜不得寐,起坐思天方。天方有良友,皎若圭與璋。間者闊聞問,匪謂殊津梁。方修倚廬禮,自廢蓼莪章。天風號林樹,烏鳥鳴聲長。曾閔既人紀,皋連亦國良。吾邦賢圣里,風軌敦侯王。愿言一往慰,我馬摧以黃。居諸諒已迅,霜露多悽愴。光前固有道,孺慕徒為傷。君其勉餐食,錫類方未央。
頻年載筆侍明光,慚愧清時少諫章。空有丹心似孤鶴,時時飛繞海天長。
一望知難盡,扁舟溯峽來。碧幢雙徑隱,紺殿半云開。梵語乘風過,香煙到樹回。高峰如可至,何日正登臺。
云本無心盡自閑,捲舒無礙在空山。終然未免形為役,也逐風波浪往還。
江上逢春羽翼生,落花飛近柳邊城。陰云欲雨還無雨,好鳥能鳴竟不鳴。鬼物也知憎命薄,文章偏喜逐官行。典衣沽酒無衣典,月照空樽只自明。
桐山峨峨桐水清,仙人不住芙蓉城。山頭笑指梧桐青,至今山水俱得名。丹光夜照江水赤,赤浪神魚夜飛出。碧桃花下覓神仙,白日山中遇樵牧。江深谷響山有靈,東山人喚西山應。漁人誤入水簾洞,石崖倒掛丹崖藤。祠荒路斷行人少,石上清風長瑤草。月明黃鶴飛渡江,仙人一去梧桐老。
疊石為橋跨兩涯,只如平地入煙霞。銀河夜擲仙人杖,碧海秋橫奉使槎。浴水先迎三島日,隔闌遙看十洲花。月中時有簫聲過,多是山頭圣母家。
時逢周五穆民忙,暢飲連觥又幾場。常日一盅今必倍,此天乃是日中王。
瞑色戎戎亂,春陰慘慘生。孤村流水夜,一酌故人情。雪積天愈白,江寒月較明。綸竿吾欲把,頗怪楚漁驚。
堂前參未退,立到雪深時。一夜山中冷,無人祇自知。
系舟長傍柳堤陰,曳杖時穿竹徑深。薙草澆花課僮仆,更無馀事可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