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行雜詠 其十二
雜詠詩成紀采風,
麥苗陰雨細濛濛。
蠻娘齊唱豐穰曲,
杼軸無憂大小東。
雜詠詩成紀采風,
麥苗陰雨細濛濛。
蠻娘齊唱豐穰曲,
杼軸無憂大小東。
我寫成這些雜詠詩記錄一路采風見聞,此時麥苗正沐浴在細密濛濛的陰雨中。少數民族姑娘們齊聲唱起豐收的歌曲,無論東方西方人們都不用擔心織布機閑置無活可干。
采風:收集民間歌謠和風土人情等。
蠻娘:指少數民族女子。
豐穰(ráng)曲:慶祝豐收的歌曲。
杼軸(zhù zhóu):織布機上的兩個部件,這里代指紡織生產。
大小東:《詩經·小雅》有《大東》《小東》篇,這里泛指東方各地。
作者在北行途中,一路收集民間風情并創作雜詠詩。當時可能正值春季,麥苗生長需要雨水,而細雨滋潤下的麥苗預示著豐收,少數民族地區人們也充滿對豐收的期待,作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豐收在望的景象和百姓的安樂生活。其特點是畫面感強,生動展現鄉村風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研究當時的鄉村生活和民俗提供了資料。
春去春來似有期,日高添睡是歸時。
雖將細雨催蘆筍,此時野客因花醉,醉臥花間應不知。
為郡至公兼至察,古今能有幾多人。
憂民一似清吟苦,
潛夫豈合干旌旆,甘棹漁舟下釣綸。
間世星郎夜宴時,丁丁寒漏滴聲稀。
琵琶弦促千般語,人間有此榮華事,爭遣漁翁戀釣磯。
苦用貞心傳弟子,即應低眼看公卿。
水中明月無蹤跡,料師多劫長如此,豈算前生與后生。
聚散聯翩急復遲,解將華發兩相欺。
雖云竹重先藏路,此時門巷無行跡,塵滿尊罍誰得知。
昔著政聲聞國外,今留儒術化江東。
青云舊路歸仙掖,郡人難議酬恩德,遍在三年禮遇中。
下馬政成無一事,應須勝地過朝昏。
笙歌引出桃花洞,常聞大廈堪棲息,燕雀心知不敢言。
異境永為歡樂地,歌鐘夜夜復年年。
平明旭日生床底,直須分付丹青手,畫出旌幢繞謫仙。
三世精能舉世無,筆端狼藉見功夫。
添來勢逸陰崖黑,
蘭堂坐久心彌惑,不道山川是畫圖。
亦恐淺深同禹穴,兼云制度象污樽。
窺尋未見泉來路,欲知到底無塵染,堪與吾師比性源。
用心何況兩衙間,退食孜孜亦不閑。
壓酒曬書猶檢點,
平叔正堪湯餅試,風流不合問年顏。
織錦雖云用舊機,抽梭起樣更新奇。
何如且破望中葉,此時才子吟應苦,吟苦鬼神知不知。
求仙不在煉金丹,輕舉由來別有門。
日晷未移三十刻,斂板塵中無恨色,應緣利祿副晨昏。
縱目下看浮世事,方知峭崿與天通。
湖邊風力歸帆上,
前人去后后人至,今古異時登眺同。
截灣沖瀨片帆通,高枕微吟到剡中。
掠草并飛憐燕子,
便擬乘槎應去得,仙源直恐接星東。
莫見一瓢離樹上,猶須四壁在林間。
沈吟不寐先聞角,
公卿若便遺名姓,卻與禽魚作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