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三首 其二十
凜凜玄風,塵塵三昧。
信手拈來,曾無障礙。
不用安排,素非憎愛。
透過斯關,逍遙自在。
凜凜玄風,塵塵三昧。
信手拈來,曾無障礙。
不用安排,素非憎愛。
透過斯關,逍遙自在。
凜冽的玄妙之風,處處皆蘊含著禪定的境界。隨手就能拈取,不曾有任何阻礙。無需刻意去安排,向來沒有憎惡與喜愛。若能看透這一難關,便能逍遙自在。
凜凜:寒冷、嚴肅,這里形容玄風的強勁、玄妙。
玄風:指玄妙的佛法之風。
塵塵:表示處處、事事。
三昧:佛教用語,指正定、禪定,這里表示一種覺悟的境界。
憎愛:憎惡與喜愛。
此偈屬于佛教偈語,佛教偈語多是禪師們表達對佛法的領悟和修行心得。其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一般是在佛教修行、講法等活動中產生,反映了當時佛教修行者對佛法的思考和追求。
這首偈語主旨是宣揚一種超脫世俗、自在逍遙的佛法境界。其特點是語言直白,直接闡述禪理。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語有助于傳播佛法思想,讓修行者更好地領悟佛法精髓。
北客身將老,東風又歲華。山晴添氣象,水暖莫津涯。貧覺他鄉苦,慵嫌去路斜。升平吾會見,時事不須嗟。
明農謝昌宦,良覿羨予征。敦義昔所重,況此骨肉情。嗣歲節物改,朱陽喜開晴。感今嘆伊昔,發車臨廣庭。所期德音邁,永脩三徑盟。
竹杖芒鞋稱野情,醉鄉無貨沒人爭。近年已絕詩書癖,誰問山中宰相名。
浮云掩少微,蒼狗變白衣。世態正如此,孰從將孰違。
清溪九曲即蓬壺,何用遙尋五岳圖。幽壑半開新凈室,秘書還看舊陰符。鹓鸞班里多年別,雞犬云中幾日驅。重住云窩緣不偶,前身或恐是丹樞。
少婦抱兒行且遲,雷雨路中忽遇之。兒驚欲啼手護兒,道傍逆旅固可依。君不見,王凝妻。
乘桴何計去浮家,學舞空馀短袖嗟。自笑繽紛蘭佩老,欲將心跡問重華。
一徑繞山翠,縈紆去似蛇。忽驚溪水急,爭看洞門呀。滑磴攀秋蔓,飛橋踏古槎。三扉迎北吹,一穴向西斜。嘆息煙云老,追思歲月遐。唐人昔未到,古俗此為家。洞煖無風雪,山深富鹿豭。相逢衣盡草,環坐髻應髽。灶突依巖黑,樽罍就石洼。洪荒無傳記,想像在羲媧。此事今安有,遺蹤我獨嗟。山翁勸留句,強為寫槎牙。
濕云壓樹際崗平,溽暑還因小雨增。官事困人如縛虎,秋風吹野夢翻鷹。趨時未必儒冠誤,并隱端為野鶴憎。遙憶筠溪亭下水,萬竿蒼雪照吟燈。
節值燃燈夜,金宮賜御筵。千年逢此席,萬壽愿齊天。瑞擁階蓂雪,芳含花樹煙。無窮太平歷,長奉圣人前。
澄鮮煙水,倩東風送與,春帆輕便。真個船如天上坐,來試銀河清淺。岸柳低顰,野桃薄笑,屈曲迎人面。歡悰芳序,流光輸與檣燕。凝望西北樓高,天涯芳草,日近長安遠。怕問曲江春幾許,聞說花飛片片。一度花飛,一番春老,愁至將誰遣。襄陽風日,山翁來賞清晏。
淹留傷老眼,放曠適閒心。石淺出佳色,鳥幽傳好音。課詩空自切,饋酒莫辭深。更說溪西寺,明朝款款尋。
平生尚超曠,結廬武亭川。本非青云姿,竟作金閨愆。托交三十載,孤抱亦何淵。邈觀古昔事,彌想梁甫篇。感此發深省,誓以俟馀年。
寒巖一夜風雷惡,師子迸斷黃金索。驊騮萬里追不回,聲沈宇宙空山岳。君今去去持此音,十八灘頭探麟角。君不見馬師一口吸西江,波騰浪沸煙茫茫。又不見集云峰下四藤條,雨洗風磨恨未消。生耶死耶俱不道,鐵壁銀山齊靠倒。有問禪,血染溪花春正妍。有問道,兩岸夕陽對芳草。千差萬別任縱橫,瞥轉一機何處討。玄沙白紙脫或舉,似時更須莫謗西峰好。
圭峰冠形勝,幽事且禪林。石閣參云興,山橋俯澗心。萬松皆古色,孤磬自清音。更覓最奇處,寧辭冰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