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之臘詔賜銀合臘藥三首 其一
驛使錦連乾,傳宣下九天。
緘題瞻賜璽,走送聽鳴鞭。
意溢兼金外,恩從玉陛前。
更憐戍邊客,一騎入秦川。
驛使錦連乾,傳宣下九天。
緘題瞻賜璽,走送聽鳴鞭。
意溢兼金外,恩從玉陛前。
更憐戍邊客,一騎入秦川。
驛使帶著如錦般的詔書連接著天空,傳達著皇帝從九天之上降下的旨意。看著封題上皇帝賜予的玉璽,聽著鳴鞭聲奔走相送。這份心意超出了上等好金的價值,恩澤是從宮殿臺階前傳來。更讓人憐惜那些戍守邊疆的人,一匹快馬正向著秦川奔去。
驛使:傳遞公文、書信的人。
錦連乾:形容詔書如錦緞般華麗,連著天空,有神圣之意。
傳宣:傳達皇帝的詔命。
九天:指天空最高處,這里代指皇帝。
緘題:封題。
瞻:看。
賜璽:皇帝賜予的玉璽印記。
鳴鞭:皇帝出行時的儀式,揮動鞭子發出響聲。
兼金:價值倍于常金的好金,這里形容皇帝賞賜的珍貴。
玉陛:宮殿的臺階,代指皇帝。
憐:憐惜。
戍邊客:戍守邊疆的人。
秦川:古地區名,泛指今陜西、甘肅的秦嶺以北平原地帶。
此詩創作于有閏月的臘月,皇帝下詔賞賜銀合臘藥。當時朝廷重視對官員等的賞賜,體現皇恩浩蕩。皇帝不僅關心朝中之人,也顧及到戍守邊疆的將士,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創作此詩,贊頌皇帝的恩澤。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皇帝的恩澤,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生動描繪了傳詔場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皇家的賞賜制度和對戍邊將士的關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小紅桃臉花中笑。笑中花臉桃紅小。垂柳拂簾低。低簾拂柳垂。裊花風鬢繞。繞鬢風花裊。歸路月沈西。西沈月路歸。
風急霜濃,天低云淡,過來孤雁聲切。雁兒且住,略聽自家說。你是離群到此,我共那人才相別。松江岸,黃蘆影里,天更待飛雪。 聲聲腸欲斷,和我也、淚珠點點成血。一江流水,流也嗚咽。告你高飛遠舉,前程事、永沒磨折。須知道、飄零聚散,終有見時節。
屑瓊霏玉堆檐雪。雪檐堆玉霏瓊屑。山遠對眉攢。攢眉對遠山。 拆梅寒映月。月映寒梅拆。闌倚暫愁寬。寬愁暫倚闌。
潤肌饒汗香紅沁。沁紅香汗饒肌潤。低檻小山圍。圍山小檻低。 枕橫釵墜鬢。鬢墜釵橫枕。歸夢與郎期。期郎與夢歸。
濕花春雨如珠泣。泣珠如雨春花濕。花枕并敧斜。斜敧并枕花。織文回字密。密字回文織。嗟更數年華。華年數更嗟。
綠窗斜動搖風竹。竹風搖動斜窗綠。虛幌夕涼初。初涼夕幌虛。 曲眉愁翠蹙。蹙翠愁眉曲。無雁寄書來。來書寄雁無。
偏憶江南,有塵表豐神,世外標格。低傍小橋,斜山疏籬,似向隴頭曾識。暗香孤韻冰雪里,初不怕、春寒要勒。問桃杏賢瞞,怎生向前爭得。省共蕭娘笑摘。玉纖映瓊枝,照人一色。澹粉暈酥,多少工夫,到得壽陽宮額。再三留待東君看,管都將、別花不惜。但只恐、南樓又三弄笛。
此地稱繁劇,從來報最難。沖途兼水陸,終日費眠餐。
但恐慚名宦,何心博美官。嘉言殊可繹,民活一分寬。
去國情何恝,悠然愛獨醒。豈無兄弟友誼,良友負幽冥。
蘭舟小。沿堤傍著裙腰草。裙腰草。年年青翠,幾曾枯槁。漁歌一曲隨顛倒。酒壺早是容情了。容情了。肯來清坐,吃茶須好。
山下寒林平楚。山外云帆煙渚。不飲如何,吾生如夢,鬢毛如許。能消幾度相逢,遮莫而今歸去。壯士黃金,昔人黃鶴,美人黃土。
名教扶持自問難,談情書上著鉛丹。 平生差可斯吾信,未死居然此事完。 古月一輪含妙象,梅花數點破春寒。 辟開兒女全忠孝,人獸關頭豁大觀。
飛沖鼓角陷危城,痛哭全家竟舍身。血漬苔痕秋井塌,煙消柳色夜鵑鳴。
中原沈溺由夷甫,南國凄涼吊屈平。四負堂前春晝永,一泓寒碧有余清。
王正三五漫佳節,濁酒寒燈且眼前。 無復鼓歌祠太一,真成烽火照甘泉。 疏梅欹雪遙相憶,淡月籠云也自圓。 北極朝廷知不改,起占天步亦茫然。
璧月初圓,彩云輕護,散雪疊冰涼館。張眉競巧,趙瑟新成,整頓戲衫歌扇。壽酒殷勤,嬌語溫柔,只愁杯淺。正連山玉枕,回波瑤席,漏長更款。良會久、細擁香肩,瑤庭閑步,共指渡河星點。今朝此日,同祝卿卿,福壽祿星齊轉。但愿與君,歌舞常新,歡娛無算。看河橋鵲架,重會雙星嬿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