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何陸二別駕同游靈山閣三首 其三
彼美前修亦偉哉,巋然風雨不能摧。
人新人古懷斯閣,春去春來付一杯。
游興漫隨流水去,衰眸長對好山開。
銷凝往事憑欄久,杜宇一聲煙際催。
彼美前修亦偉哉,巋然風雨不能摧。
人新人古懷斯閣,春去春來付一杯。
游興漫隨流水去,衰眸長對好山開。
銷凝往事憑欄久,杜宇一聲煙際催。
那些美好的前代賢士真是偉大啊,他們的精神如這靈山閣般,在風雨中巋然不動。人事更迭,而古閣依舊,令人感懷,春去春來,且以一杯酒釋懷。游玩的興致隨意地隨著流水遠去,衰老的雙眼常常對著這秀麗的山巒而睜開。久久憑欄,沉浸在往事的思索中,煙靄中傳來一聲杜鵑的啼叫,仿佛在催促著什么。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前修:前代的賢人。
巋然:高大獨立的樣子。
銷凝:銷魂凝思,形容人沉思出神。
杜宇:即杜鵑鳥,相傳為古蜀帝杜宇之魂所化,其啼聲凄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詩人與何、陸二位別駕同游靈山閣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的某個階段,詩人在游覽過程中,面對古老的樓閣和自然景色,聯想到前代賢士,感慨時光變遷和人生境遇,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對歷史和人生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深遠,借景抒情和借古抒懷手法運用嫻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體現了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情感表達。
搗藥禽啼雨后山,
千巖萬谷鎖蒼寒。
一溪春水高三尺,
書畫船中更好看。
一堂缶瑟愿交陳,■取樽前血灑塵。
廷吒強秦渾不懼,引車時復避同人。
祠屋近柴關,高峰西面環。
猶傳赤松子,相望定軍山。
事業興衰際,英雄氣數間。
洞門七十二,惟有泄云還。
奩畔豪犀間玉梳。新妝才罷曉寒初。曲欄花日影扶疏。
金鴨暖香消桂蠹,夜蟬輕翅上桃蘇。問郎曾解畫眉無。
同來不同去,離別暗銷魂。閩浙若同水,遍舟送到門。
潮信到巖瀨,水色過衢城。寄潮不寄水,潮去有回程。
水到衢城盡,梅花上嶺生。不如寄明月,步步送君行。
崇山道明水,皦皦石潭清。
上有木龍樹,葳蕤聞鳳聲。
開琴待明月,月向清溪生。
三十六峰里,群仙抗手迎。
學行何必過邯鄲,
匍匐歸來指謾彈。
萬事不如安分好,
人心何事險于灘。
輕鬟翠鬋妨經眼,閑猜病酒清深院。何事苦傷情,無花不負卿。
春情還自耐,做淚空成海。錯怪倚闌干,夕陽山外山。
嬌云日日籠輕霧,沉沉消息堂堂去。一日百思量,思量總斷腸。
殘宵花下睡,心似秋星碎。不敢怨春歸,閑花四散飛。
此生誓作當門柳,鵑啼鵲噪難消受。化石砌花階,量伊寸寸鞋。
憨癡還膽怯,空領消魂牒。未信肯憐才,玉蘭親手栽。
平生只慣愁人惱,新來翻學癡人笑。笑惱兩難憑,心濤日夜鳴。
枕邊私語密,卻憶花邊屐。去住不須論,知他幾斷魂。
雨止云光散,風收嵐氣侵。
斷虹穿澗遠,返照入林深。
野巷鳴歸犢,高枝噪暮禽。
村居無別樂,好靜守初心。
南州春又到。向臘盡冬殘,冰姑先報。芳心愛春早。露生香馥馥,靚妝皎皎。詩人最巧。道竹外、斜枝更好。旋移根引水,澆培松竹,湊成三妙。
回首。當年客里,荊棘途中,幸陪歡笑。閑愁似掃。記風雪、關山道。待飄花結子,和羹煮酒,還我山居送老。那青紅、浪蕊浮花,盡鋤去了。
生前自擇長眠地,曠達如君有幾人?
斗酒只雞翻酌我,墓門車過不嫌頻。
江南詞客謝玄暉,年少名成衣錦歸。負弩前驅天下少,倚門雙玉世間稀。泥封特許知恩重,寶炬遙分見御輝。不欲別君更翹首,白云何處是鄉圍。
仙舟遠向薊門開,兄弟風塵爾又回。紫氣獨懸關外滿,浮云偏逐夢中來。乘龍應羨仙郎駕,引鳳同棲玉女臺。分手各天遙記憶,莫令春雁阻書裁。
了鳥一重門。記款芳尊。那堪重覓舊香魂。花樣娉婷秋樣瘦,春樣溫存。
錄曲好同憑。曾惹啼痕。三生前事不須論。如此樓臺如此月,如此黃昏。
石鏡山荒歲屢更,家王遺像肅朱甍。
蕭森錦樹秋風色,帖妥濤江白日聲。
歐史世家難盡信,龍門年表有公評。
順天不獨能存祀,猶仗臨安作宋京。
等閒嫌怨且全拋,
兩虎何堪共怒哮。
舉國無心完趙璧,
祇疑廉藺是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