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四首
釋迦不說說,迦葉不聞聞。天河風浪靜,星斗位區分。
山河大地不是幻,日月星辰不是幻。明暗色空不是幻,四圣六凡不是幻。
山僧說底不是幻,諸人聽底不是幻。眼里耳里絕纖塵,鐵眼銅睛覷不破。
蚊子排頭咬鐵釘,上下四維俱匌匝。只將此語報深恩,朵朵紅蓮火里發。
一年三百六十日,今宵正是結交頭。移身換步無多子,六合清風來未休。
釋迦不說說,迦葉不聞聞。天河風浪靜,星斗位區分。
山河大地不是幻,日月星辰不是幻。明暗色空不是幻,四圣六凡不是幻。
山僧說底不是幻,諸人聽底不是幻。眼里耳里絕纖塵,鐵眼銅睛覷不破。
蚊子排頭咬鐵釘,上下四維俱匌匝。只將此語報深恩,朵朵紅蓮火里發。
一年三百六十日,今宵正是結交頭。移身換步無多子,六合清風來未休。
釋迦牟尼不言語卻已表達了法義,迦葉沒有聽聞卻已領悟了真諦。天河上風平浪靜,星辰各自區分位置。山河大地并非虛幻,日月星辰也并非虛幻。明暗色空不是虛幻,四圣六凡也不是虛幻。我這個山僧所說的不是虛幻,諸位所聽的也不是虛幻。眼里耳里沒有絲毫塵埃,即使用鐵眼銅睛也看不破其中奧秘。就像蚊子排隊去咬鐵釘,上下四方都被填滿。只用這些話語來報答深恩,就像朵朵紅蓮在火里開放。一年三百六十天,今晚正是關鍵節點。挪動腳步不需要太多功夫,天地間的清風就會不斷涌來。
釋迦:指釋迦牟尼,佛教創始人。
迦葉:指摩訶迦葉,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被認為是禪宗初祖,傳說他在釋迦拈花時微笑,領悟了佛法。
四圣六凡:四圣指聲聞、緣覺、菩薩、佛;六凡指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道眾生。
匌匝:周遍環繞的意思。
結交頭:關鍵的節點、轉折點。
偈頌是佛教僧人的一種唱誦體,通常用于表達佛法見解或修行感悟。這首偈頌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是處于佛教發展和傳播的時期。作者作為山僧,在日常修行和對佛法的領悟中,有感而發創作此偈,以表達自己對佛法的理解和對修行的感悟。
這首偈頌主旨圍繞佛法的領悟和表達,強調世間萬物并非虛幻,佛法的微妙難以捉摸。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傳達深刻的佛教思想。在佛教文學史上,它是僧人表達佛法見解的一種體現,有助于后人了解當時佛教修行者的思想和感悟。
獨立無聲拍玉欄。月兒輕薄照衣寒。此心還似一鉤殘。云水去來無雁信,懶庸朝暮罷箏弦。個中滋味不堪言。
此地不聞如巨鹿,何緣白骨似長平。古壕三尺冤難滌,亡鏃千年魄尚驚。風雨丹楓標漢幟,兵戈舊壘筑新城。英雄多少埋黃土,屠釣偏流竹帛名。
昴宿儲精岳降神,天教抱送玉麒麟。海中仙草千年實,井底丹砂百歲春。歷運一同新甲子,日行再見舊壬辰。五云多處三光見,南極星中是老人。
流年忽忽雙蓬鬢,薄宦紛紛一旅亭。惟有長官衫色在,至今猶與眼俱青。
漾漾太湖水,涓涓文玉叢。龍光起夕霧,鳳羽生秋風。冰輪出寒悄,瘦影篩玲瓏。因之懷所思,邈在蓬萊宮。
畏暑凌晨更疾驅,疏星影里度籃輿。忽驚道上人如堵,知是田家出趁墟。此地惟多古樹林,路傍處處足清陰。行人九夏熱如火,到此清風忽滿襟。長涂終日困炎蒸,破曉扶衰強趁程。好是籃輿橋上過,一鉤斜月水中明。跋涉州涂僅八旬,今朝才得次安仁。更須五日為行客,方得開藩見吏民。我無政術強為官,所至將迎每厚顏。何事深村赤腳婦,亦聞鉦鼓出籬間。
大地春光一氣通,河陽花與武陵同。花時花下逢梅福,一笑相看色是空。
年年道路少清歡,處處葵蔬饋薄餐。月色過窗同夜夢,霜華著壁獨朝寒。求醫未有詩千首,破老惟消竹數竿。衰發從今不須脫,少留衰白戴黃冠。
海日初通內苑花,分林香氣撲紅霞。層層七寶雕闌里,猶有輕煙向外家。
孟春寒律逝,令節變青陽。結軫東郊路,餞子返故鄉。山川固云邇,感別易情傷。念昔同游日,騫翰志遠翔。詎知今再遇,流浪嘆星霜。時風敷淑氣,皋蘭茁紫芳。采此將為贈,終要去不忘。
古寺隱叢篁,石徑逶迤碧蘚荒。夾道松枝低拂幰,蒼涼,清露沾衣濕不妨。緩步上回廊,老衲相邀入竹房。旋汲山泉供茗碗,悠飏,風送閑云下石床。
石泉燈火共高樓,關塞風煙愴別愁。貧賤每憐原氏病,江湖久屬范郎憂。云縣鳳闕雙樓外,月滿漁舟九曲頭。萬里西風頻北望,桂香消息帝城秋。
心識長安莫向西,柴門幽絕怯聞雞。片云入眼誰堪白,半面于人不可啼。夢破寂寥孤榻冷,目無山水四天低。深情最是忘言地,桃李蒼涼自滿蹊。
悔向蓮臺別俗家。無由肩上掛袈裟。夢醒無趣數檐牙。總念佛前思化蝶。一心攜女弄琵琶。小園深處偶拈花。
三光儀表正,四氣風云同。戊已行初歷,黃鐘始變宮。平琮禮內鎮,陰管奏司中。齋壇芝曄曄,清野桂馮馮。夕牢芬六鼎,安歌韻八風。神光乃超忽,嘉氣恒蔥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