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其三
海風橫卷炮臺腥,鼓角荒涼不可聽。
狂寇稱兵惟挾制,平章謀國是調停。
戎韜誰解鴛鴦陣,相業難憑蟋蟀經。
不信籌邊諸大老,金人還守廟中銘。
海風橫卷炮臺腥,鼓角荒涼不可聽。
狂寇稱兵惟挾制,平章謀國是調停。
戎韜誰解鴛鴦陣,相業難憑蟋蟀經。
不信籌邊諸大老,金人還守廟中銘。
海風猛烈地卷著炮臺散發的血腥氣味,戰鼓號角聲顯得那么荒涼讓人不忍聽聞。狂妄的敵寇興兵只是為了要挾控制,執政大臣謀劃國事卻只知妥協調停。誰懂得運用像鴛鴦陣那樣精妙的軍事策略,宰相的功業難以憑借像《蟋蟀經》這樣無用的東西。真不敢相信那些籌劃邊防的大臣們,還能像金人遵守祖廟中的銘文那樣堅守原則。
炮臺腥:指炮臺經歷戰斗后充滿血腥。
鼓角:戰鼓和號角,用于軍隊指揮和傳遞信號。
狂寇:指入侵的敵人。
稱兵:興兵、舉兵。
挾制:要挾控制。
平章:原指宰相一類的高官,這里指執政大臣。
調停:指妥協、求和。
戎韜:軍事謀略。
鴛鴦陣:明代戚繼光創造的一種有效的軍事陣法。
相業:宰相的功業。
蟋蟀經:這里指無用的東西,暗諷大臣不務正業。
籌邊諸大老:籌劃邊防的大臣們。
金人:這里可能泛指敵人。廟中銘:祖廟中的銘文,代表原則、規矩。
此詩創作于國家面臨外敵入侵的時期,當時朝廷中一些大臣軟弱無能,面對敵人的進攻采取妥協求和的政策,國家局勢危急。詩人目睹這一切,憤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朝廷大臣在面對外敵時的不作為和軟弱妥協。其突出特點是情感激烈、諷刺深刻。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和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獨立無朋,算只有、姑射山頭仙客。絕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應笑俗李粗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爭似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畫角吹殘,瑤臺夢斷,直下成休歇。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波折。
才開雉扇見宸鑾,天樂催朝盡女官。寶駕中天臨百辟,五云深處仰龍顏。
步自城西又向西,風吹草徑已無泥。群分鷗鷺田田水,叢露菰蒲處處堤。何物老僧猶走乞,幾家饑孺不號啼。山齋寂寞南沙夜,壺酒應須我一提。
聞說營新第,無從賀落成。門庭山水色,樓閣管弦聲。海內二三杰,胸中十萬兵。寧為一區計,不使九州平。
水滿春湖花滿城,況逢寒食雨初晴。花深不礙秋千出,水闊從教舴艋行。午憩旗亭分杏酪,夜歸餳市有簫聲。多情一樹山梨白,小立柴門待月明。
銷愁應仗酒為兵,客夢朝朝帶宿酲。彭蠡蚤寒風色緊,賓鴻吹送兩三聲。
強整明妝凝佇久。睡起雙紅,依約花時舊。盡有朝寒休燙酒。年年不分逢春瘦。折盡堂前千尺柳。密意成空,遠訊何曾有。試揀寶釵長置袖。相思只在塵生后。
寄語東林十八賢,尋思舊約過新年。青山一入歸無夢,白首重來待有緣。僧似行云閒未得,官如傳舍久應遷。何當岐路逢君處,戴笠乘車各爽然。
堤塘滑滑苦難行,旬日江南雨未晴。桑濕漫憐蠶戶閉,草深惟信水蛙鳴。四千客路忙征棹,百二山河望帝京。漠漠孤煙篁竹外,午雞時復兩三聲。
來時綠水稻如針,歸日青梢沒鶴深。莫忘共山買田約,藕花相間柳陰陰。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臺。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
掛樹游絲旖旎,撲簾飛絮輕狂。杜宇喚將春去,小桃落盡紅香。
未盡江湖興,轉多羈旅情。眾星捲霧出,孤月帶川明。道路寬相憶,家山夢不成。凄涼追往事,偏喚客愁生。
得風貂更暖,不必著重裘。食肉身雖老,彎弓汗便流。黃羊燒大雪,紫兔射高秋。屬國歸須晚,于今未白頭。
落日照樓船。穩過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風月從今別一川。離緒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氈。明日回頭江樹遠,懷賢。目斷晴空雁字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