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一日內引賜對緝熙殿玉音宣問漏下數刻將退賜金幣香茗有差既而御筆除長地官將旨八路復賜一札兼鎮姑孰敬紀感遇以昭恩榮四首 其三
曾窺遺制辨中朝,更帖驍游八座貂。
空有丹心酬雨露,詎應赤腳踏煙霄。
人繇汲汲知堯舜,我豈區區事管蕭。
不是鸞臺勤再詔,狂言何以發芻蕘。
曾窺遺制辨中朝,更帖驍游八座貂。
空有丹心酬雨露,詎應赤腳踏煙霄。
人繇汲汲知堯舜,我豈區區事管蕭。
不是鸞臺勤再詔,狂言何以發芻蕘。
我曾研讀前朝遺制以辨別中朝之事,又兼任驍游之職佩八座貂蟬。空有一顆赤誠之心來報答皇恩,怎敢奢望能平步青云。人們急切地想知曉堯舜之治,我又怎會只做像管仲、蕭何那樣的小事。若不是中書省多次下詔,我這愚陋之言又怎會有機會表達。
遺制:前代留下來的制度。
中朝:朝廷。
驍游:官名。
八座貂:八座官員所佩戴的貂尾,代指高官。
雨露:比喻皇恩。
詎:豈,怎。
煙霄:云霄,比喻高位。
汲汲:急切的樣子。
區區:形容微不足道。
管蕭:管仲和蕭何,均為古代名相。
鸞臺:唐代曾改門下省為鸞臺,這里泛指中書省。
芻蕘:割草打柴的人,后多用來謙稱自己的言論。
此詩創作于作者在緝熙殿受皇帝召見賜對之后。皇帝對其宣問許久,還賞賜金幣香茗,后又御筆任命其官職。當時朝廷可能處于一種尋求賢能、渴望治理的狀態,作者受到皇帝重視,故而寫下此詩表達感恩與自謙。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皇帝恩遇的感激和自己的謙遜態度。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展現出詩人深厚的文學素養和政治智慧。在文學史上雖無特別突出地位,但可作為研究當時宮廷文化和官員心態的資料。
冥發昧所適,東西覺惘然。門敲村店酒,鐘落客津船。猿叫荒山月,雞號墟里煙。回思在家日,日晏尚高眠。
拆封緘、龍團辟破,柏樹機關先見。玉童制、香霧輕飛,銀瓶引、靈泉新薦。成風手段,虬髯奮、擊碎鯨波,仗此君、些子功夫,瓊花細浮甌面。這一則、全提公案,宜受用,不煩寵勸。滌塵襟、靜盡無余,開心月、清涼一片。群魔電掃,瑩中外、獨露元真,會玉川、攜手蓬瀛。留連水晶宮殿。
明眼荷衣是水鄉,秋深花木尚昌昌。織蟲聲急曾何慕,聽雨心平暫得涼。塔外明虹生指顧,林間新月隱微茫。相看飛動平生意,消得沉冥半日觴。
頻年長幼盡平安,兒未啼饑女未寒。或更升堂通黨籍,皆堪為國作師干。縱成宿疴行痊可,那有興邦不困難。家運定隨時運轉,魂如宛在請心寬。
瑞雪光中據馬鞍,銀橋徐度歷斜欄。即看玉宇生虛白,似坐冰壺徹夜寒。瑤燭煙分三寶界,瓊花綵積萬靈壇。蓬萊天上身難到,錯擬明朝得遍看。
潭上江邊裊裊垂,日高風靜絮相隨。青樓一樹無人見,正是女郎眠覺時。
白若繒初斷,紅如顏欲酡。坐疑仙駕嚴,幢節紛駢羅。物性有常妍,人情輕所多。菖蒲儻日秀,棄擲不吾過。
野色驚秋,隨意散愁,踏碎黃葉。誰家籬院閑花,似語試妝嬌怯。行行步影,未教背寫腰肢,一搦猶立門前雪。依約鏡中春,又無端輕別。癡絕。漢皋何處,解佩何人,底須情切。空引東鄰,遺恨丁香空結。十年舊夢,謾馀恍惚云窗,可憐不是當時蝶。深夜醉醒來,好一庭風月。
壽陽公主嫁時妝,八字宮眉捧額黃。見我佯羞頻照影,不知身屬冶游郎。
此翁坦率性,長享甕頭春。觴客終頹玉,傾人懶注銀。干戈塵世淚,風月草堂身。賴爾有蘇鄭,情親不厭貧。
九重縹緲黃金闕,十二玲瓏白玉樓。明朝了卻人間夢,獨跨青鸞自在游。
鑿田喜得傍湖堤,湖水春來好灌畦。躬稼自甘名姓沒,不妨寂寞老巖棲。
與君攜手入南山,得意青紅杳靄間。石磴坐談齊物論,松風涼屬片時閒。茶甘僧院嘗泉遍,衣濕煙嵐帶雨還。此去應過浪公宿,剪燈尊酒話開顏。
毓粹乾坤,儲休陰陽。氤氳馥郁,紛煒煌煌。融為和氣,發為祥光。瑞牒昭紀,萬壽無疆。
先天有物,未始難名,彷佛氤氳元氣。太極形生,雞黃乍判,散作萬殊千異。總被形囚累。恣營營念慮,多方百計。競聲利,揚波鼓浪,唯是無窮,四事而已。空膠擾人間,販骨番騰,終成何濟。誰信火傳棄舊,物禪迎新,弄我真同兒戲。勘破搖頭,伸眉一笑,照徹多生凝滯。妄構閑非是。總休論枉玷,林泉風味。秋靜夜,云收空界,纖塵不動,月明如水。人長在。碧桃影里醺醺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