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雜詠 其一
慚愧先鞭早識途,中郎強仕亦非迂。
使星民社分三事,地北天南各一區。
奉職夙期書竹帛,哦詩好共紀輿圖。
乘槎吾占瀛壖美,海上三山異兩都。
慚愧先鞭早識途,中郎強仕亦非迂。
使星民社分三事,地北天南各一區。
奉職夙期書竹帛,哦詩好共紀輿圖。
乘槎吾占瀛壖美,海上三山異兩都。
慚愧自己能早一步認清道路,像蔡中郎那樣三十多歲做官也不算迂腐。使者身負著管理百姓、治理地方等三項職責,在天南地北各自一方任職。我一直期望盡職工作能名載史冊,喜歡一起吟詩記錄這大好河山。我有幸能來到海邊這美麗之地,海上的三座仙山與兩都截然不同。
先鞭:指先著一鞭,比喻先行一步。
中郎:指蔡邕,曾官左中郎將,這里泛指做官之人。強仕:指四十歲,《禮記·曲禮上》:“四十曰強,而仕。”
使星:指皇帝派出的使者,古人認為皇帝使者出行,天上會有使星出現。民社:指人民和社稷,引申為治理百姓、管理地方。三事:指使者所擔負的三項職責。
竹帛:竹簡和白絹,古代供書寫用,后引申為史冊。
輿圖:地圖,這里指大好河山。
乘槎:乘坐木筏,傳說中有人乘槎到天河,這里指來到海邊。瀛壖:指海邊。
海上三山:傳說中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兩都:指長安和洛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當時作為使者到地方任職。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詩人身負職責,對未來充滿期待,來到海邊任職,被當地美景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積極履職、渴望建功的志向,以及對任職地的喜愛。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開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精神風貌和創作風格。
天香國色比皆難,的確花王是牡丹。蜂蝶也知趨富貴,碧闌干外聚團團。
白頭逢世好,佳句使人驚。往事思先甲,流年閱后庚。老馀家國淚,交見死生情。借問張平子,何時賦二京。
別離生恨。最恨當年相慰問。病臥西廂。粉面三旬不染香。短檠閑照。月過中庭愁未了。又隔關山。今夜盈盈共誰眠。
禪心久已絕貪嗔,劇飲狂歌總是真。世態紛紛翻覆手,不圖復見葛天民。
鐺煮乾坤不作難,至神至妙弗相謾。回頭總在乾坤里,畢竟鐺從底處安。
小邑陽春縣,荒岡?嶺尖。停輪惜白日,買飯愛青簾。水米賤于布,山柴只換鹽。欲詢明日路,鄉語不能兼。
雙門曉鎖響朱扉。千騎擁、萬人隨。風烏弄影畫船移。歌時淚,和別怨,作秋悲。寒潮小,渡淮遲。吳越路、漸天涯。宋王臺上為相思。江云下,日西盡,雁南飛。
車向折多埡口行,盤盤曲曲亂山迎。射眸風冷膚如割,觀景亭高步怯登。云海涌,日光傾,碧穹沉靜雪峰明。至清至簡怡然境,只在紅塵以外生。
天中屆,午節戾。雨不雨,霽不霽。扇涼飔,消暑氣。江之永,水無際。橋橫霓,樹如薺。玉洼菖,錦林荔。競龍舟,蕩犀枻。殷雷鼓,浮云吹。汨齊出,瀺灂揭。靄乃倡,于蔿繼。幖爭奪,纛相掣。楚曼姬,巴妠妓。影照釵,沫濺袂。山凝紫,日映未。鱗霞穿,蟾鉤綴。樂無荒,倦而憩。榜?艛,汎容裔。矍鑠翁,尚兒戲。效琦玕,?浪系。
青青結子在梅梢,方見春來夏已交。認得主人雙燕子,香泥銜去理新巢。晴天氣淑濃如酒,引得狂蜂路亦迷。獨立欄干凝望處,賣花人在畫橋西。
才力凡今我與翁,百年端許自知公。橫渠老筆雖終勁,周子通書自不同。南海巨觥都水月,臥林狂句也溪風。酒杯許更何時約,爛醉羅浮四百峰。
欲覓藏身處,瞿童路上尋。魚寧愁不闊,鳥豈畏山深。秋葉虹霜寺,春苞紫筍林。辟如縱鸚鵡,未有戀籠心。
恰芳菲夢醒,漾殘月、轉湘簾。正翠崦收鐘,彤墀放仗,臺榭輕煙。東園。夜游乍散,聽金壺、逗曉歇花簽。宮柳微開露眼,小鶯寂妒春眠。冰奩。黛淺紅鮮。臨曉鑒、競晨妍。怕誤卻佳期,宿妝旋整,忙上雕軿。都緣探芳起早,看堤邊、早有已開船。薇帳殘香淚蠟,有人病酒懨懨。
門外漲春溪,美人棄脂水?;ㄩg一滴露,蜂蝶爭不已。老惜流光少,挑燈讀新書。鄰家美少年,日日學宰予。半尺食殘鯉,富家棄路旁。乞兒拾之歸,頰生三日香。
白浪兼天春渺茫,降旗一片水云張。直憑青帝行新令,便繫長鯨莫跳梁。天凈帳開懸海月,潮平弓掛在扶桑。從今高坐安瀾上,快睹朝宗百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