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穆之還鯨山舊居二首 其一
老憶青山豈□歸,
臨岐真恨此心違。
高樓莫聽相催笛,
前路猶懸未落暉。
草色入天遮別夢,
江痕吞石濺絺衣。
鶴飛不肯棲華表,
城郭年來想巳非。
老憶青山豈□歸,
臨岐真恨此心違。
高樓莫聽相催笛,
前路猶懸未落暉。
草色入天遮別夢,
江痕吞石濺絺衣。
鶴飛不肯棲華表,
城郭年來想巳非。
年老時總回憶著青山,怎肯不歸來?到了岔路口,只恨這心愿終究違逆。高樓上莫要聽那催人離別的笛聲,前方的路上還懸著未落的夕陽。連天的草色遮住了別后的夢境,江浪拍石濺濕了細葛布的衣裳。仙鶴飛來不肯棲在華表之上,想來這城郭多年已面目全非。
臨岐:岔路口,指分別之處。
心違:心愿違背,指未能如愿。
絺衣(chī yī):細葛布制成的衣服,此處指單薄的夏衣。
鶴飛不肯棲華表:化用《搜神后記》中丁令威化鶴歸遼的典故,華表為古代標志性石柱,此典暗喻世事變遷。
城郭巳非:借用“城郭如故人民非”之意,指人事或環境發生巨大變化。
此詩為送別友人張穆之歸鯨山舊居所作。結合“老憶”“城郭巳非”等句,推測創作于作者晚年,或正值社會動蕩或個人經歷變遷之時,通過送別場景抒發對人生、世事的感慨。
全詩以送別為線,既寫臨歧之恨,又借草色、江浪、化鶴等意象延伸至對時光與世事的思考,情感深沉,用典自然,展現了送別詩中少見的歷史縱深感。
一翁醉夢一惺惺,各有湘潭漁父情。添寫三閭來問答,真成出相楚騷經。
鼠社不可薰。
山靜猶空劫,惟將木石親。肯居于此處,豈是等閑人。寫竹賣供米,刪松破作薪。只因尋異藥,衣染別峰塵。
卓錫何年至,泉流雪乳寒。群飛天外羽,幾就洞中丹。花雨興龍窟,慈云覆綺闌。酌來應覺爽,沆瀣不須餐。
故人結得草堂低,老圃連城近市西。碧注硯池荷葉露,紅粘屐齒杏花泥。書懸牛角朝耕地,飯飼魚苗晚灌畦。只恐長安云路近,馬蹄催夢聽朝雞。
同游亦復愛清狂,出郭招攜逸興長。坐石聽泉衣帶冷,就山嘗茗齒牙香。斷崖路轉沖晴雪,老樹寒生透夕陽。一度登臨應不偶,閒云來往本無鄉。
木落長安歸興濃,敝裘羸馬怯相逢。梅花欲發孤山寺,云氣長過三竺峰。詩卷行吟江上月,蘿衣將掛澗邊松。五湖何處堪招隱,石上先題異客縱。
仙之來兮駕五龍,霓旌絳節泠然風。誰歟擘脯金盤供,垂要綠發顏如童。五百馀載一瞬中,蓬萊水淺來何從。蔡翁得鞭與道通,云間遺臼墮半空。九井丹液藏甘潼,赤明浩劫傳無窮。坐閱成壞此故宮,宮前山色知仙蹤。月明笙鶴歸長松,修身潔行儻可逢。屑然為我達帝聰,流杯□□袪盲聾。卿云甘露常歲豐,神仙豈必私此躬,八荒壽域仙之功。
飄蕭我是孤飛雁。不共紅塵結怨。幾度蓬萊清淺。側翅曾傍看。有時飛入西真院。許趁風光流轉。玉蕊綠花開遍。可惜無人見。
一竇陰風萬斛泉,新秋曾此弄清漣。人言湛碧深無底,只恐潛通小有天。聯騎君登泉上亭,黃塵雙眼想增明。籃輿獨向溪南路,惆悵不成同隊行。泉嵌側畔一川明,水石縈回更有情。聞說近來疏葺好,想應仍是舊溪聲。
黃龍昔繞天華宮,龍去宮空石幾重。千載四賢開俎豆,九天萬里聞聲鐘。說惺說夢嗟人世,無助無忘有圣功。多謝登歌水月句,淩風飛錫未來同。
轉流自是人能慣。芳訊空延盼。也曾開近枕函邊。啼漬連環恰稱落梅圓。劇憐不解傷春意。花盡春猶未。最先凄斷最南柯。休向東風坊陌問銅駝。
城外江山好,樓前市井喧。登高明遠目,直北望中原。濟世原無策,傷心不忍言。唯馀憂國淚,還共水潺湲。
東風時送瓦溝聲,欹枕幽窗夢自驚。睡起不知云已散,夕陽偏向柳梢明。
百年佳興獨登臺,草結為堂白日開。云暝氣連東海石,風睛光動北山萊。故應壁立千尋在,安得泉分一道來。老衲似知天假我,手移松樹夾庭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