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二首 其一
鳴蜩斷復續,
宿鳥久始安。
觸熱汗沾衣,
暮夜猶未乾。
梧桐獨知秋,
一葉墮井闌。
行矣戒砧杵,
四序環無端。
鳴蜩斷復續,
宿鳥久始安。
觸熱汗沾衣,
暮夜猶未乾。
梧桐獨知秋,
一葉墮井闌。
行矣戒砧杵,
四序環無端。
蟬兒的鳴叫聲斷斷續續,歸巢的鳥兒許久才得以安寧。夏日的燥熱讓人汗水浸透衣衫,到了夜晚仍未干燥。只有梧桐最先感知秋意,一片葉子飄落井邊欄桿。該準備搗衣了,四季的循環本就沒有盡頭。
蜩(tiáo):蟬。
宿鳥:歸巢棲息的鳥。
觸熱:受熱,感受炎熱。
井闌:井邊的欄桿。
砧杵(zhēn chǔ):搗衣用的砧石和棒槌,古代秋至時婦女多搗衣制冬衣。
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
此詩或作于夏秋交替之際。作者通過夏夜悶熱未散、秋意初現的具體場景,展現對季節轉換的敏銳觀察。古代文人多關注物候變化,此類作品常暗含對時光流逝的哲思,符合傳統詩歌‘即景抒情’的創作特點。
全詩以夏夜為背景,通過蟬鳴、汗濕、葉落、砧杵等細節,巧妙串聯夏秋交替的物候特征,語言平實而意蘊悠長,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時序的細膩感知與對生活的詩意觀照。
碧玉泉邊碧玉樓,崇幽何羨采真游。清秋長笑驚山鳥,朱夏閑眠對水鷗。孺子滄浪休濯足,高人剡曲漫回舟。衰年七帙重來此,何限相知半白頭。
寒綃素壁,露華濃、群玉峰巒如洗。明鏡池開秋水凈,冷浸一天空翠。荷芰波生,菰蒲風動,驚起魚龍戲。山河影里,十分光照人世。誰似老子癡頑,胡床敧坐,自引壺觴醉。醉里悲歌歌未徹,屋角烏飛星墜。對影三人,停杯一問,誰解騎鯨意。玉京何處,翠樓空鎖十二。
庭前有丹桂,綠葉發華光。一任春風吹,不共桃李狂。桃李先秋雕,丹桂乃含芳。草木有本性,亦期耐久長。憶昔游梁溪,時登君子堂。見君心歡悅,別君心徬徨。同心而離居,落月夢屋梁。古人車笠盟,斯道今已亡。愿言持贈君,永矢毋相忘。
曉陰翳日,正霧靄煙橫,遠迷平楚。暗黃萬縷。聽鳴禽按曲,小腰欲舞。細繞回堤,駐馬河橋避雨。信流去。想一葉怨題,今在何處。春事能幾許。任占地持杯,掃花尋路。淚珠濺俎。嘆將愁度日,病傷幽素。恨入金徽,見說文君更苦。黯凝佇。掩重關、遍城鐘鼓。
山山樹樹何皎皎,四顧人天一色清。只有烏鴉瞞不得,枝頭數點最分明。
磨刀宰客早安排,冠冕堂皇論證來。與會諸公齊飽嗝:今番漲價太應該!
君愛嶺南山,雖好攜不得。安得懷袖間,有此英州石。
爨婢請淘酒米,園丁催算花錢。如許日生公事,誰云窮巷蕭然。日日處方候脈,時時推筴禳災。門外雖無車轍,醫生卜叟猶來。簡子約同湖棹,周郎許過田廬。碧云日暮空合,多病故人遂疏。
佳日逢重五,風和雨乍晴。榴開爭夏艷,麥熟喜秋成。丹墨圖鐘鬼,騷經誦屈平。堆盤欣節物,角黍雜紅櫻。
君不見太行山,云掛長空鎮日閑。一從狄公歸望眼,至今認作思親顏。又不見忘憂草,品題亦是閑花藻。自入詩家作母看,頓令孝子皆珍寶。此圖試問何所為,無乃取象亦于斯。鄭君低頭為我語,母生正值梅花時。只今離母又幾載,見花宛若見母態。陟屺翩鵻日日心,此心但愿花相對。嗟哉鄭君能孝思,比德擬類絕妙奇。清香真是幽閒德,紅艷應同淑媛姿。絳紗帳暖春先入,玉顏對醉流霞色。獨立風前笑雪霜,萬紫千紅皆斂跡。江南信是花卉魁,等閒結子亦奇哉。蚤年已見登廟堂,材大終須調鼎臺。紅梅紅梅花常開,愿與蟠桃歸去來。
布衲裁煙霧,蒲團藉草莎。雷峰定里火,湖水觀中波。削發嫌根在,忌言恨舌多。少年色力健,魔佛奈他何。
老病心隨去節高,百年雙鬢未應凋。閒來莫道山中眼,不見銀河萬里橋。
為歡常卜夜,不厭酒淋漓。濕爾鳳毛好,濡吾燕頷奇。放歌驚宿鳥,深坐待朝曦。卻洗何人事,高陽酈食其。
菩提有樹鏡無塵,玉兔懷胎入紫宸。七百僧龍第一座,信衣推與負舂人。
玉宇含清露,香籠散輕煙。應當結沈抱,難從茲夕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