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畢孟侯侍御時余方廬先太安人墓
澤畔長歌澧有蘭,故人遙在五云端。
誰從天上回青眼,老向江邊泣素冠。
雪仗籠街銀印重,霜臺映日玉墀寒。
它年客滿平津后,能否天南問伯鸞。
澤畔長歌澧有蘭,故人遙在五云端。
誰從天上回青眼,老向江邊泣素冠。
雪仗籠街銀印重,霜臺映日玉墀寒。
它年客滿平津后,能否天南問伯鸞。
澤邊我放聲長歌,澧水之畔有蘭草芬芳;老友你遠在那高入云端的朝廷之上。誰能從朝廷中垂青于我?我年老守喪,在江邊戴著素冠悲泣。你出行時儀仗如雪地覆蓋街道,銀印顯得格外沉重;御史臺映著日光,玉石臺階透出寒意。將來你門客滿座、位高權重之后,能否還記得去南方問候我這隱者?
澧有蘭:澧水之畔生長的蘭草,蘭為香草,常象征高潔品格。
五云端:指朝廷高位,五云即五色祥云,代指帝王居所。
青眼:用《晉書·阮籍傳》典,青眼表示重視、青睞。
素冠:白色喪冠,此處指作者為母守喪的身份。
霜臺:御史臺別稱,因御史彈劾官員如霜肅殺,故得名。
平津:漢代公孫弘封平津侯,開東閣招賢,代指延攬人才的高位。
伯鸞:東漢隱士梁鴻字伯鸞,此處作者自比,指隱者身份。
作者此時正為母親(先太安人)守墓,友人畢孟侯侍御在朝廷任職(侍御為御史職)。詩中通過寄贈表達守喪期間對友人的思念,以及對友情長久的期待。
此詩為守喪期間寄贈友人之作,以自然意象與典故交融,既寫自身孤寂守喪之景,又念友人高位之狀,最終以“問伯鸞”收束,含蓄表達對友情的珍視,情感真摯,用典精妙。
山國夏多雨,冥冥氣不分。石田寒貯水,松徑濕蒸云。灑密愁仍見,聲微醒故聞。西堂何處所,知共惜離群。
千澗沄沄一徑通,長松盡入白云中。徵君更在山深處,滿谷桃花爛熳紅。
濛濛花上霧,五月海榴紅。幽禽哢晴晝,葉底聽惺憁。
祖德道場下,往來三十秋。白頭方問法,朗月特相留。
屈子行吟好似狂,我來無計問滄浪。晚風吹動漁翁意,斜倚孤篷唱國殤。
聲沉鼓角,荒蕪窮盡,容我蒼黃葉下。五更殘月碎閑花,自不比、官家院畫。經年未減,來兮未止,只得休休真假。將心歸去向秋風,于風后、隨他笑罵。
清真去邊幅,明白傾底里。枳棘見鸞凰,十倍跫然喜。
孤庭楓樹暮江頭,何事匆匆逐去舟。莫向瞿塘灘下過,兩崖明月斷?愁。
犀浦光風四月新,一天細雨弄寒溫。絲絲檐外難成滴,湛湛江心不見痕。煮酒園林妨飲興,暮云樓閣入吟魂。盡教燕子銜春去,半濕紗窗睡正昏。
酒熟無人可共嘗,老年唯以醉為鄉。那能命駕輕千里,重作歐公會老堂。
夢中求薦寢,此事有還無。幸得東安女,為王洗厚誣。魏帝恩雖重,川靈禮自防。不曾簪美珥,安有獻明珰。燕燕鶯鶯喻,工于狀婦容。不如洛神賦,比擬作驚鴻。園令詞章妙,君王悔悟深。能回九重眷,只賣百斤金。斷弦難續矣,讀者尚悲辛。不似窮馮衍,甘為薄倖人。難尋楚三戶,不記漢千門。獨有靈光殿,長因一賦存。有劍彈驩鋏,無金筑隗臺。孝王雖貴介,猶解客鄒枚。埋向西陵里,千年不復晨。未知臺上妓,歌舞樂何人。
風檐落葉隨行步,坐近寒花引濁醪。久客重陽還細雨,故山他日幾登高。羈心汴館頻搴蕊,醉眼江門舊送濤。愿戢霜威長晚色,剩抽英響續遺騷。
前生終是負深恩。九十秾華深楗門。錦幄初裁棲暖艷,綠章未擬吊癡魂。可甘小謫流溪澗,詎忍飄零返蠹根。冷坐春闌聽玉笛,墜英微覺觸風幡。
結交結君子,茅茹自相連。媚悅增心癖,孰能示我愆。相同即是圣,異處且為賢。以此求斯道,恐成狹且偏。心能樂取善,善自我心全。舍己從人處,襟懷何大焉。丁寧再告語,無我自天然。
知少慮亦少,閒多病轉多。干戈愁正切,風雨恨如何?華屋迷青草,玄門暗綠蘿。凄涼無可奈,感慨動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