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華蘭若題壁
古寺翠微里,風鈴春殿間。
輕陰疑照水,薄霧欲藏山。
溪鳥通禪意,林花駐客顏。
忽驚塵世夢,鐘磬響云間。
古寺翠微里,風鈴春殿間。
輕陰疑照水,薄霧欲藏山。
溪鳥通禪意,林花駐客顏。
忽驚塵世夢,鐘磬響云間。
古老的寺廟坐落在青翠的山色之中,風鈴聲在春日的殿宇間回蕩。淡淡的陰云仿佛映照在水面,薄薄的霧靄想要遮掩山巒。溪邊的鳥兒似乎通曉禪意,林間的花朵讓客人心生愉悅。忽然驚醒了塵世中的夢,鐘磬之聲從云端悠悠傳來。
翠微:青翠的山色,此處指青山。
蘭若:梵語“阿蘭若”的簡稱,意為寂靜處,指寺廟。
風鈴:懸掛于屋檐的金屬片,風吹發聲,為寺廟常見裝飾。
禪意:禪理、佛理,指佛教中清凈超脫的意境。
鐘磬:寺廟中敲擊的鐘和磬,佛教法器,用于法事或報時。
此詩為詩人游歷寶華寺時題壁所作。寶華蘭若(寺廟)隱于山林,詩人置身其中,見古寺清幽、風鈴傳響,觸景生情,借山水之景感悟禪意,即興題寫以抒懷。
全詩以山寺春景為引,融自然之趣與禪理于一體,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展現空靈意境,表達超脫塵世的心境,是一首兼具山水之美與禪意哲思的題壁佳作。
太平寶慶第三年,萬乘初郊大報天。恰應漢家辛巳日,八觚泰畤立甘泉。青城矗矗紫壇深,碧宇無風掛斗參。億萬蒼生齊合爪,圣明天子得天心。
煙樹橫一抹,微茫混天色。林疏見夜燈,點點訝奎壁。
沖瀜不計畝,陂柳許多侵。半是丹樓影,全消白鷺心。虛亭無向背,隔寺隱高深。一雨思新浣,從人自息陰。
短劍光于銀,照吾面上塵。僂松何字怪,偃柳亦名人。石骨秋前瘦,沙痕雪后新。丹丘多鬼血,逋子未知津。
出處均憂樂,虛懷付愛憎。鹠睛無夜蚤,驥尾有棲蠅。遠寨依深竹,層崖絡古藤。使君風力健,持憲復能兵。
支離臥病不知秋,暑退初驚大火流。蟋蟀知時鳴近壁,銀河照夜直當樓。
攜將雙目入云堆,白石蒼崖日幾回。但得肉山先報我,衲頭親自領僧來。
正值朝天捧玉麟,天教金馬握絲綸。英材妙墨名方重,繡褓明珠道更珍。萬里官懷勞遠役,一門詞藻又添人。江山枝秀看無盡,湯餅餐來意獨新。
假我青春四十年。我將重整舊湖田。引流移石合天然。且莫揠苗違物性,還求種樹護風煙。舊家雞犬可升天。
水際開花千萬窠,初鶯時逐麗人歌。欲知太守行春樂,只向東城得最多。
幾縷疏煙生樹杪,斜陽初下漁竿。白蘋風急暗香殘。沙頭人獨立,寂寞夜潮還。帝子不來江月悄,蕭然鷺冷鷗閒。佳期渺渺洞庭間。銷魂秋夢里,一枕水云寒。
曾于三楚識文雄,健筆翩翩大國風。衡岳萬峰來紙上,洞庭千里入胸中。含香粉署高天近,奉使星槎絕域通。野老白頭環堵內,干旌遙出粵城東。
早歲豪邁,中更純粹。造詣既深,涵養亦至。冰壺秋月,表里瑩然。考亭雅范,濂洛正傳。
誰分碧玉兩三枝,愛護先教槿作籬。我欲醉移須有日,客從徑造卻無時。未分嶰谷陰陽管,先和淇園瑟僩詩。多少世間凡草木,歲寒時節始應知。
金飆獵獵受降旌,虎帳累累細柳營。坐屈遐荒三百萬,何須掠地與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