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槐之下與程生談亦念其夏游自去歲
月出槐初定,風微影尚搖。
念離仍是夏,拚坐忽分宵。
星斗來天近,塵沙去路遙。
別情兼望雨,白首夜頻翹。
旱時偏苦熱,沙國每愁風。
今夕客談處,孤槐清月中。
露凝天故白,榴近夜能紅。
明發沖南暑,逾江莫更東。
月出槐初定,風微影尚搖。
念離仍是夏,拚坐忽分宵。
星斗來天近,塵沙去路遙。
別情兼望雨,白首夜頻翹。
旱時偏苦熱,沙國每愁風。
今夕客談處,孤槐清月中。
露凝天故白,榴近夜能紅。
明發沖南暑,逾江莫更東。
月亮升起,槐樹的枝葉剛剛靜穩,微風輕拂,樹影仍在輕輕搖晃。回憶離別時仍是夏天,今夜促膝久坐,不覺已到夜半。星斗仿佛從天際低垂近人,友人前行的路上塵沙漫漫,路途遙遠。別緒與盼雨的心情交織,我白發蒼蒼,深夜頻頻翹首。干旱時節偏又酷熱難耐,多沙之地常為大風發愁。今夜與客交談之處,唯有孤槐沐浴在清冷的月光中。露水凝結,天色愈顯蒼白,近旁的石榴在夜色里仍能映出紅色。明日黎明就要頂著南方的暑熱出發,過江之后切莫再向東去了。
拚坐:勉強久坐,指長時間相伴而坐。
分宵:夜半時分,指時間已過一半。
沙國:多風沙的地區,可能指友人行程中的荒涼之地。
明發:黎明出發,化用《詩經·小雅·小宛》“明發不寐”之意。
逾江:渡過江河,此處指友人即將跨越水域繼續行程。
詩中“念離仍是夏”“自去歲”點明,詩人與程生去年夏天離別,此次于月下槐邊重逢交談,追憶其舊年夏游。創作背景或為夏日深夜,二人在槐影月色中話別,詩人因友人將再次遠游(“明發沖南暑”),故借景抒懷,表達別情與關切。
此詩以“月槐”為核心場景,通過夏夜談別、追憶舊游、憂念行程的脈絡,展現詩人與友人程生的深厚情誼。詩中景、事、情交融,既刻畫了清幽的夏夜之景,又暗含對友人旅途艱辛的擔憂,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贈別懷人之作。
靈禽不世下,刻像成羽翼。但類醴泉飲,豈復高梧息。似有飛鳴心,六合定何適。
想象當年夜待潮。更從何處度蘭橈。漁燈數點認村橋。瓊島風煙春更冷,逐臣憂憤酒難消。關心燕子處危巢。
孤根十月已先溫,不待青春入燒痕。冷艷一枝何處看,竹邊池閣水邊村。
言乘青雀舫,又別白頭親。不盡天涯路,有方游子身。東漸逾揭嶺,西笑指咸秦。正爾梅花節,風霜亦慰人。
千里相逢如故人,故栽庭下要相親。明年一笑東風里,山杏江桃不當春。
香蕙泣衫色,斂眉語露桃。莫因畫黛淺,而恨遠山高。釵冷侵蟬重,鬟斜逐燕勞。晨芳細雨綠,葉上作波濤。
積多云鶴巖前雨,種遍長松墓上田。豐歉相乘天有數,今年管取斗三錢。提壺勸飲元無秫,促織催機未有絲。葉底蟬蟟尤更苦,吸風飲露伴人饑。
青李來禽亦甚都,木奴應未肯為奴。他年若論封侯事,乞取東山一曲湖。
披羊裹腳養驢騾,不用揮鞭只用呵。阿母壚頭投意熟,王孫腰內取錢多。陸龍早困耽名客,雪地長為安樂窩。聞道神凝在姑射,若經風雨不如他。
弄玉當年未嫁時,徘徊好影自矜持。幾從畫府回嬌靨,羞向花間曳綺綦。千蝶帳深縈短夢,九雛釵重閑初笄。朝回夫婿鳴騶去,下卻珠簾不肯窺。
也知沉默勝黃金,況復雷池久設禁。惟酒后能稍放膽,到人前已倍當心。奈何血淚千秋痛,詎忍河山百毒侵。讀圣賢書思救國,登高焉得不悲吟。
穎傍成蹊李,其實小于拳。誰知皴枝瘦,生此紺玉鮮。摘以筠梢籠,沉以石根泉。濛濛粉未落,粲粲葉猶連。蔭樹咀甘液,安知有苦煎。報君惜茲樂,時詠逍遙篇。
學本考亭,鄒魯的傳。旁參東萊,亦會其源。表章四書,經筵啟沃。體國忠誠,備見三略。
真成隆德變,時事已焉哉。大算縱橫失,中興翅翼摧。自天生有血,出世戰成灰。二士殉皆去,孤忠兀不回。和戎羞五利,罵賊憤三災。莽莽沖星劍,蕭蕭筑將臺。秦庭七日哭,宋玉九秋哀。只為麒麟絕,何年繪畫來。
南山人日草堂寒,暖玉枰開憶共彈。空谷有懷承致語,談天無分聽更端。秋曹清議還冰鑒,淮海風裁舊豸冠。丘壑情深憂亦遠,不妨長并臥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