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九首 其四十四
縱橫問答有來由,緣木求魚卒未休。若妙旨尋知見會,還同撥火覓浮漚。
諸佛子,著眼看。嚴霜曉露,徹骨清寒。匝地普天,通同實際。
休問得皮得髓,徒誇見淺見深。從來一道恩冤,何以自家退屈。
山僧對此,忍俊不禁。閒引少林無孔笛,為君吹起小陽春。
滿眼覷不見,滿耳聽不聞。一堂風(fēng)冷淡,千古意分明。
縱橫問答有來由,緣木求魚卒未休。若妙旨尋知見會,還同撥火覓浮漚。
諸佛子,著眼看。嚴霜曉露,徹骨清寒。匝地普天,通同實際。
休問得皮得髓,徒誇見淺見深。從來一道恩冤,何以自家退屈。
山僧對此,忍俊不禁。閒引少林無孔笛,為君吹起小陽春。
滿眼覷不見,滿耳聽不聞。一堂風(fēng)冷淡,千古意分明。
縱橫問答皆有根源,卻似緣木求魚般始終未停。若用知見去尋求妙旨,如同撥火尋找水泡般徒勞。諸位學(xué)佛人,仔細看。嚴霜與晨露,透骨清寒;遍滿天地,通于實相。莫再追問得皮得髓,空自夸耀見淺見深。從來恩怨本是一體,何必自我退縮。貧僧面對此景,忍俊不禁。閑時吹奏少林無孔之笛,為你吹起小陽春。滿眼看不見,滿耳聽不聞。一堂清冷之風(fēng),千古深意卻分明。
緣木求魚:出自《孟子》,比喻方向方法不對,不可能達到目的。
浮漚(ōu):水面的泡沫,佛教常用來比喻無常、虛幻的事物。
少林無孔笛:禪宗機鋒用語,無孔之笛無法吹奏,喻指超越語言文字的禪法妙旨。
小陽春:原指初冬溫暖的天氣,此處比喻禪機帶來的覺醒與溫暖啟示。
此偈為宋代禪僧開示學(xué)人之作。當(dāng)時部分學(xué)人參禪時執(zhí)著于文字知見(如‘得皮得髓’‘見淺見深’的分別),未能直契本心。作者以通俗偈語破除這種執(zhí)著,引導(dǎo)學(xué)人超越言語概念,體悟‘通同實際’的實相。
全詩主旨在于破除對知見的執(zhí)著,強調(diào)直悟本心。通過批判錯誤學(xué)禪方式、運用禪宗機鋒,揭示‘恩冤一道’‘實際通同’的圓融境界,語言通俗而機鋒巧妙,體現(xiàn)禪宗‘教外別傳’的核心思想。
沂水何人解問津,樓中蠹簡拂蛛塵。杏花壇下朱弦瑟,十指風(fēng)生別是春。不到安成二十年,故人相憶兩依然。彭家樓上春風(fēng)里,夢倚危欄俯百川。
笑折梅花贈故人,眼前光景一時新。鐵橋仰面羅浮上,萬紫千紅別有春。
鎖印遠鐘歇,鉤簾新月起。欲知吏隱心,銅瓶貯清水。
春云輕護月,香霧煖浮空。院鎖鶯花夕,林吹燕麥風(fēng)。酒憐樽易罄,詩苦句難工。寒食來朝是,村村送落紅。
眼向囊書老不明,合遵寬教事農(nóng)耕。雨馀驟變菖條綠,曉起欣聆布谷聲。譚笑俾民無死徙,豐兇轉(zhuǎn)手有虛盈。衰翁倍荷殷勤意,緘致無非翠織成。
避人不必武陵源,蕩有芙蓉溪有蓀。弄水澆花心自遠,何妨酌客兩三尊。
春風(fēng)入芳壺,吹出椒蘭香。累酌無勸酬,頹然倚東床。仙人滿瑤京,處處相迎將。攜手觀大鴻,高揖辭虞唐。人生若無夢,終世無鴻荒。
九畹曾懷楚客騷,不堪沅澧去人遙。多情只有當(dāng)時佩,別后清香尚未消。
牢落歲除辰,那堪是客身。娛親三載缺,入夜百憂新。連榻思歸伴,殘燈未睡人。相看無一語,獨有淚盈巾。
夢里思君華發(fā)變,突兀玄髯今喜見。家風(fēng)道德五千言,大義疏陳藐時彥。去官歲月不蹉跎,避地著書勇且多。郫筒美酒歡今夕,海沸江翻奈世何。
蕊珠燈畔,照冰弦凄撫,無限幽悰曲中訴。恍鵑啼花外,搖漾春魂,驚變徵、忽化龍吟風(fēng)雨。斜街長續(xù)夢,天水迢迢,一點騷心接今古。九畹惜芳華,手種殷勤,怎禁得、鬢添霜縷。問塵世河清在何年,悵遍訪高丘,霧迷神女。廿年彈指,記飛鴻傳語,每恨煙沽隔云樹。幸心光挹月,千里流輝,清夜里、兩地相思頻賦。人間秋又到,萬綠凝霜,聲咽哀蟬入弦柱。夢影碧山遙,劫換蟲沙,悲藕孔、潛蹤無處。但永祝蒼蒼佑君身,且惜取斜陽,滿窗紅嫵。
千夫莫指四人幫,何必橫眉對老娘。亂世之音也休怒?詩人無計不彷徨。
客中無酒浣羈愁,想見家山菊自秋。記取今年重九日,大郎灘下泛孤舟。
初日高峰照畫堂,乳鶯啼處綠陰長。朝來試看春多少,一路桃花澗水香。
清溪雨后碧山明,渡口泠泠絕澗聲。谷鳥怯啼如漢語,嶺梅零落故園情。沅陵客過無寒雁,楚國春來幾日晴。萬壑千溪煙瘴里,明朝何事向南征。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