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寺
不負登臨興,新晴曙色分。
山泉紅到地,江樹碧于云。
帆遠當樓見,鐘寒隔塢聞。
鄉關杳何處,煙靄自氤氳。
不負登臨興,新晴曙色分。
山泉紅到地,江樹碧于云。
帆遠當樓見,鐘寒隔塢聞。
鄉關杳何處,煙靄自氤氳。
不辜負登山游覽的興致,雨后初晴,曙光將天色分開。山間泉水映紅大地,江邊樹木比云層更碧。遠處船帆正對著樓可見,寒鐘隔著山坳傳來。家鄉遙遠在何處?煙靄依舊彌漫朦朧。
曙色分:曙光將天色劃分,指清晨天色由暗轉明的變化。
碧于云:比云層更顯碧綠。于,比。
塢(wù):山坳,地勢低洼處。
杳(yǎo):遙遠,模糊不清。
氤氳(yīn yūn):形容煙靄彌漫、朦朧的樣子。
詩當為詩人雨后初晴登臨丹山寺時所作。此時天光初亮,景色明麗,詩人因景生興,又由登覽之樂轉向對家鄉的思念,反映出古代文人常見的羈旅懷鄉之情。
全詩以登臨丹山寺為線索,前半描繪新晴后明麗景色,后半由景及情,通過“鄉關杳何處”的設問與煙靄氤氳的景象,含蓄表達思鄉之愁,景情交融,是一首典型的即景抒情小詩。
漳水東流去不回,
穗緯寂寞鳥啼哀。
夕陽一片西陵土,
曾見宮人歌吹來。
滌風初去見迂芳,招有深冥隱桂芒。
翠鳥趾離終不發,綺花人向越然涼。
連魚窈窈浮虛澗,煙柳沉沉拂淡篁。
已近清萍動靠漪,秋藤何傲亦能蒼。
圣朝轉告以為功,獲福偏歸失馬翁。
種菜遣丁三徑辟,披蒲課子五經通。
不疑節鉞諸候日,猶帶詩書儒者風。
萬里海天香一瓣,陳無已祝我南豐。
枕席方相好,兒童且勿嘩。窗蕉鸞曳尾,檐樹鵲鳴槎。
有客談飛屑,無才筆吐花。倦馀題短句,誰為指瑜瑕。
我是忘機士,初非學二疏。甕醅常得醉,瓶粟任無馀。
天下眾生病,山中四壁虛。昔年芻豢口,今日伴鐘魚。
畫角長亭破晚煙,輕飆吹送木蘭船。
朱顏白發深相問,儒雅風流喜倍前。
小飲偏能留上客,拙耕何意望豐年。
披襟莫厭綈袍薄,共掃云巖向日眠。
御溝煙水自潺潺,
片片桃花落正間。
自恨不如花片落,
能隨流水到人間。
德粹三靈接,功成萬國雍。
方培豐水芑,忽跨鼎湖龍。
廟號追文考,陵名冠世宗。
微臣趨覲晚,灑涕續車攻。
羨傳經家世,數創獲,仰高郵。更風流文采,早參帷幄,克紹箕裘。
呦呦。鹿鳴賓宴,看從容、壇坫展嘉猷。壯志平生飛動,微言午夜冥搜。
高樓。把手聽歡謳。意氣倘相投,問宗邦文物,開來繼往,待與誰謀。
悠悠。寸心難表,趁馀年、未敢懈薰修。喜得光華滿眼,肯辭霜雪盈頭。
下相城邊路,春陰困馬蹄。
直愁泥滑滑,翻惜草萋萋。
雨挾河聲壯,天圍野望低。
故園凄絕處,荒冢濕棠梨。
趁得花封八月涼,
相家有子綰銅章。
習華指日神京路,
此地方知寶應祥。
看月開簾驚飛雨,萬葉戰秋紅苦。霜飆雁落,繞滄波路。一聲聲,催笳管,替人語。
銀燭金爐夜,夢何處?到此無聊地,旅魂阻。
眷想神京,縹緲非煙霧。對舊河山,新歌舞。
好天良夕,怪輕換華年柱。塞庭寒,江關暗,斷鐘鼓。
寂寞衰燈側,空淚注。苕苕云端隔,寄愁去。
解畫開元桂葉蛾,
能酬主簿定情歌。
尋常一朵紅蘭影,
已勝粗桃俗李多。
泛舶來梁自普通,
一錘擊碎有為功。
誰云面壁無言說,
爭奈當門齒露風。
一葉為衣雙足赤,何年入山不火食,宮中歌舞猶能憶。
猶能憶,空徘徊,白日晚,阿房灰。
鳳皇釵脫鳥云亸,紅葉花鮮還自把,朝朝暮暮南山下。
南山下,千萬年,不采藥,能神仙。
頗聞珠履從騑驂,士女憧憧忘北南。
墨客共延素娥桂,鰥翁未遺細君柑。
坐窗書癖惟孤炷,森戟詩豪且細參。
輸與鄰村垂白叟,賣薪歸去已醺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