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詞一百首 其九十四
黃門紫詔下蒿萊,
一札風雷眾正開。
四海傾心比葵藿,
黃金已報筑燕臺。
黃門紫詔下蒿萊,
一札風雷眾正開。
四海傾心比葵藿,
黃金已報筑燕臺。
宦官捧著帝王的紫詔傳到民間草野,一封詔書如風雷般讓眾多正直之事蓬勃興起。四海百姓衷心歸向,如同葵藿傾慕太陽;朝廷已以黃金筑臺招賢,終得賢才來報。
黃門:本指漢代宮中官署,后借指宦官。
紫詔:帝王的詔書,因用紫泥封緘故稱。
蒿萊:野草,此代指民間草野之地。
風雷:比喻詔書如疾風迅雷般的影響力。
葵藿:向日葵與豆葉,均有向陽性,喻百姓心向朝廷。
燕臺:即黃金臺,戰國燕昭王筑臺置金招賢,此指招賢舉措。
此詩為《宮詞一百首》組詩之一,宮詞多詠宮廷生活或政治氣象。結合詩意推測,當創作于帝王重視人才、廣納賢士的背景下,通過描繪詔書下達后賢才匯聚、百姓歸心的景象,反映當時積極的政治局面。
全詩以詔書下達為引,借葵藿向陽、燕臺招賢等意象,簡潔有力地贊美了帝王賢明與政通人和,語言凝練而意境開闊,是宮詞中反映政治清明的典型之作。
霜露日凄涼。北雁南翔。驚風吹起不成行。吊影蒼波何限恨,日暮天長。 為爾惜流光。還是重陽。故人何處艤危檣。寄我相思千點淚,直過瀟湘。
乾坤浩蕩渺無限,雨露沾濡及遠人。 喜見牛馬成部落,始知蜂蟻有君臣。 酒傾酥酪銀瓶冷,座擁氍毹錦帳春。 禮度不同風土異,滔滔總是葛天民。
一片青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 春光未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
翩翩征旗涉流沙,一派渾河滾浪花。 遠塞深春無過雁,古臺落日有棲鴉。 匈奴遠遁遺荒冢,漢使重來泛客槎。 愿祝圣皇千萬壽,誕敷聲教及天涯。
晨起駕征鞍,行行天未曉。 依稀見古城,四壁虛靜悄。 寂無雞犬聲,空有泉源繞。 桑滄遷變多,車馬經行少。 往事巳悠悠,浮生胡擾擾。 回頭憶君親,白云掛天眇。
孤城寥落倚荒村,多少人家半掩門。 輿地久知歸大漢,遺民空自說胡元。 青青草綠生春澗,細細榆錢疊故垣。 天氣融和三月候,恍疑風景似中原。
萬丈陰崖一徑遙,馬行人度不勝勞。 峰連劍閣迷云棧,水注銀河噴雪濤。 路遠長安紅日近,地卑朔漠碧天高。 東歸若問西游處,六月嚴霜凍客袍。
使節煌煌絕漠行,雪晴沙軟馬蹄輕。 咸陽驛舍三杯酒,西出長安第一程。
仄仄輕寒褪袷衣。清和天氣夏來時。雨馀新綠連云暗,風過殘紅滿院飛。
焚百和,理金徽。新詞自詠送春歸。春駒不識韶華去,猶逐馀香飐粉衣。
茉莉天姿如麗人,肌理細膩骨肉勻。 眾葉薿薿開綠云,小蕊大花氣淑貞。 素馨于時亦呈新,蓄香便未甘后塵。 獨恨雷五雖潔清,珠璣綺索終坐貧。
不曾貪進不曾休,俯仰人間今白頭。 一切有為皆妄幻,十方無礙足浮游。 誰言學佛須披衲,頗笑求仙唯造樓。 只有隨緣是真諦,穩憑舟楫濟安流。
個中三業身,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無有真實相。 是諸個物者,眾生悉如之。 以寔諸有故,遂隨起滅中。 我今於諸有,不起空華見, 普愿同一切,常作如是觀。
頃隨千官群,曉入丹鳳闕。 侍立近金爐,下殿香未歇。 宮槐零露清,馬穩寧憂蹶。 日近長安遠,福過難辭拙。 圣主骨肉恩,孤臣眼中血。
不是心兮非物佛,室中垂語最分明。 三年果有留心事,塔下黃金骨尚靈。
道士胡道元常以一舟往來洪之東湖,其自扁有曰活死人窩,為賦此
一住行窩幾百年,蓬頭長日走如顛。 海棠亭下重陽子,蓮葉舟中太乙仙。 無物可離虛殼外,有人能悟未生前。 出門一笑無拘礙,云在東湖月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