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入郡謁謝史觀察
去年人日欲焚魚,人日今年卻曳裾。
客舍不彈馮氏鋏,夷門先駐信陵車。
風和萬井花爭發,日煖雙旌柳乍舒。
共道陽春真有腳,曾從幽谷到枯株。
去年人日欲焚魚,人日今年卻曳裾。
客舍不彈馮氏鋏,夷門先駐信陵車。
風和萬井花爭發,日煖雙旌柳乍舒。
共道陽春真有腳,曾從幽谷到枯株。
去年人日我像要燒魚一樣困窘,今年人日我卻能穿著長衣去拜訪。我不在客舍像馮諼那樣彈鋏抱怨,信陵君的車先停在了夷門。風和日麗,城中處處繁花競放,溫暖的陽光里,雙旌下柳樹剛剛舒展。大家都說陽春真的有腳,能從幽深山谷來到枯敗的樹木。
人日:舊俗以農歷正月初七為人日。
焚魚:比喻生活困窘。
曳裾:拖著衣襟,形容從容自得的樣子,這里指去拜見權貴。
馮氏鋏:戰國時馮諼為孟嘗君門客,曾彈鋏而歌,抱怨待遇不好。
夷門:戰國時魏都大梁東門名,這里指代信陵君禮賢下士的地方。
信陵車:信陵君的車,信陵君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賢公子,禮賢下士。
萬井:指眾多的人家或城邑。
雙旌:唐代節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
陽春有腳:稱贊賢明的官員能給百姓帶來溫暖和恩惠。
幽谷、枯株:比喻處境艱難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去年生活困窘,今年受到史觀察的禮遇,在人日這天前往郡中拜謁史觀察時創作此詩,當時心境應是從困厄走向順遂后的感激與欣喜。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境遇轉變后的感激及對史觀察的贊美。特點是用典巧妙,對比鮮明,生動展現出詩人心境變化。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與官員交往的一種情境。
有女妖且麗,裴回湘水湄。 水湄蘭杜芳,采之將寄誰。 瓠犀發皓齒,雙蛾嚬翠眉。 紅臉如開蓮,素膚若凝脂。 綽約多逸態,輕盈不自持。 嘗矜絕代色,復恃傾城姿。 子夫前入侍,飛燕復當時。 正悅掌中舞,寧哀團扇詩。 洛川昔云遇,高唐今尚違。 幽閣禽雀噪,閑階草露滋。 流景一何速,年華不可追。 解佩安所贈,怨咽空自悲。
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云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山冥云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清波渺渺日暉暉,柳依依,草離離。老大逢春,情緒有誰知?簾箔四垂庭院靜,人獨處,燕雙飛。 怯寒未敢試春衣。踏青時,懶追隨。野蔌山肴,村釀可從宜。不向花邊拚一醉,花不語,笑人癡。
兒曹耳語。借問何處去。家在翠微深處住。生計一犁春雨。 客中且恁浮游。莫將事掛心頭。縱使人生滿百,算來更幾春秋。
聽都人共語,又還是、歲逢庚。記今帖頻催,袞衣將至,繡幰先迎。笙歌六宮齊奏,到而今、猶唱賀升平。千歲人間福本,天公著意看承。秋深。簾卷空明。問西子,最宜晴。喜新來多暇,玉醪龍炙,菊院花城。明年耳孫頭上,更君王、親點泥金。兜率摩耶住世,長看佛度眾生。
雨濕東風,誰家燕子穿庭戶。孤村薄暮。花落春歸去。 浪走天涯,歸思縈心緒。家何處。亂山無數。不記來時路。
捷書連晝,甘灑通宵,新來喜沁堯眉。許大擔當,人間佛力須彌。年年八月八日,長記他、三月三時。平生事,想祗和天語,不遣人知。一片閑心鶴外,被乾坤系定,虹玉腰圍。閶闔云邊,西風萬籟吹齊。歸舟更歸何處,是天教、家在蘇堤。千千歲,比周公、多個彩衣。
春來秋往何時了。心事知多少。深深庭院悄無人。獨自行來獨坐、若為情。雙旌聲勢雖云貴。終是誰存濟。今宵已幸得人言。擬待勞煩神女、下巫山。
蹇驢緩跨,迢遞至京城。當此際,正芳春。芹泥融暖飛雛燕,柳條搖曳韻鸝庚。更那堪,遲日暖,曉風輕。算費盡、主人歌與酒,更費盡、青樓?與箏。多少事,絆牽情。愧我品題無雅句,喜君歌詠有新聲。愿從今,魚比目,鳳和鳴。
花開蝶滿枝,花謝蝶還稀。惟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
殘照西風一片愁。疏楊畫出六橋秋。游人不上十三樓。 有淚金仙還泣漢,無心玉馬已朝周。平湖寂寂水空流。
十里春風,二分明月,蕊仙飛下瓊樓。看冰花翦翦,擁碎玉成毬。想長日、云階佇立,太真肌骨,飛燕風流。斂群芳、清麗精神,都付揚州。 雨窗數朵,夢驚回、天際香浮。似閬苑花神,憐人冷落,騎鶴來游。為問竹西風景,長空淡、煙水悠悠。又黃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云飛去。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門橫金鎖悄無人,落日秋聲渭水濱。 紅葉下山寒寂寂,濕云如夢雨如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