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朝陽穿破衲待月了殘經
一衲三冬,千針萬線。
日影上三竿,眼力增一半。
日晷已殂,我經未了。
掩卷立須臾,冰壺掛林杪。
一衲三冬,千針萬線。
日影上三竿,眼力增一半。
日晷已殂,我經未了。
掩卷立須臾,冰壺掛林杪。
一件破衲衣穿了三個冬天,上面縫了千針萬線。太陽已經升起三竿高,誦經的眼力似乎增強了一半。日晷顯示時間已過,可我的經還沒念完。合上書卷站立片刻,只見如冰壺般的月亮掛在林梢。
衲:僧衣,這里指破衲衣。
三冬:冬季三個月,這里指多年。
日影上三竿:太陽升起三竿高,指時間不早了。
日晷:古代測日影以定時刻的儀器,這里指時間。殂:過去、消逝。
冰壺:比喻月亮皎潔。林杪:林梢。
此詩可能創作于古代寺廟環境中。當時佛教盛行,僧人多過著清苦修行的生活。詩人或許是一位僧人或對僧人生活有深入了解者,通過此詩展現僧人專注修行、不為外物所擾的精神境界。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僧人專注修行的精神。其特點是用質樸語言描繪修行場景,生動展現僧人清苦生活與虔誠態度。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古代詩詞對宗教生活的關注和反映。
腐儒粗糲愧無成,偶向芹宮著薄名。春晚石壇青杏合,日長蕓幾素琴橫。此身漸覺垂垂老,世事堪憐滾滾生。底用辛勤貪寸祿,故山風月有馀清。
開歲晴天亦太慳,六花日日舞檐端。渾然一色無分別,也把梅花作雪看。
今歲才春又別,洗妝應在書樓。細卜歸來消息,荔枝紅徹迎秋。
前村風月好,杖藜時不厭。一徑豆花明,數家松葉暗。
叢竹裊裊迎風柔,古墩掩映清湖幽。斷煙白鳥雙洲遠,落日青山半景留。耳聽鳴蟬知換節,坐移芳草覺忘憂。興來更望華陽頂,想見仙人駕鶴游。
跋涉既累月,始聞及清湘。長風卷舟幕,忽見湘山蒼。黃發數老叟,迎予具壺漿。面色頗黧瘦,草際各蹌蹌。拜起問生理,輒言困兵荒。云望使君至,冀免溝壑殃。我聞老叟言,垂涕意彷徨。比歲牧梁宋,兵戈劇流亡。逮此越萬里,民瘼乃同方。憶昔始觀國,徒行不赍糧。皇輿非改轍,惠澤恒汪洋。閔茲豐儉故,所罪吏非良。噬膚遂及髓,割肉救瘡瘍。天高不能愬,仰失日月光。矧予既朽廢,豈有仁風揚。登途入城府,惻惻心自傷。
青旄節衛翠云軿,按部東行過赤城。龍女遺珠雞卵大,結為雙佩賜方平。
閑居習疏懶,歲月漸成癖。心幽遠世慮,地偏少人跡。是時春向暮,芳草萋更碧。鳥啼檐間樹,花落溪上石。悠悠發長吟,命酒聊自適。人生任天性,焉能為形役。
君不見侏儒長三尺,有錢可使粟可食。虎豹天關深九重,直犯龍顏請恩澤。方朔昂昂饑欲死,每一見之長嘆息。長嘆息,將何如,東家之邱九尺軀,遍走天下無停車。絕糧于陳逐于魯,皇皇何用三千徒。嗚呼皇皇何用三千徒,吾寧飽死作侏儒。
先朝三疏足千秋,學士遺蹤尚可求。儻過山前騎鶴去,月明人倚合江樓。
并閱稀齡又兩春,濫陪錫宴憶生申。夢回紫極黃扉近,別到青山白發頻。湖海備聞勞物色,云雷重擬待經綸。野亭細酒同年話,醒眼相看又醉人。
芬芳登桂籍,烜赫紹家聲。持橐恩輝渥,分符政術明。優優方膴仕,郁郁遽佳城。庭戶多蘭玉,應無可恨情。
當時座上盡豪英,春已高歌酒已傾。酒苦無多春苦短,凄涼忽向北邙行。
才高八斗氣如龍,貌賽潘安富石崇。鉆石白金王老五,涉江今日采芙蓉。
才子多文藻,京華富友朋。價同千里駿,情似九霄鷹。學省燃官燭,倡樓對市燈。醉傾光祿酒,渴飲凌人冰。馬惜障泥錦,人輕半臂綾。御溝縈似帶,馳道直如繩。青瑣彈冠入,朱門躡履登。時清周道泰,運否楚氛騰。六郡良家選,千金國士徵。星驅千載鳥,露宿騎縣棚。荏苒山河隔,蹉跎歲月增。鯨鯢依巨浪,虎豹嘯高陵。野燒兼風起,邊烽共月升。候雞晨喔喔,警鼓夜鼟鼟。水市船通賈,山村屋近僧。陶尊深泛蟻,竹簡細書蠅。交愛虞生好,詩憐辛子能。遠書同客寄,遺稿借人謄。古道時因棄,孤忠世共憎。相思愁極目,惜別淚沾膺。日晚凋琪樹,天寒落翠藤。愿堅松柏操,海宇遲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