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劉二子過賞牡丹二首
載酒來朋遠,尋芳出郭遙。遇花雙蓋住,系柳一驄驕。
野席留香迥,晴尊助艷嬌。誰言闌百寶,吾有玉鸞簫。
學舞花將起,矜歌鳥自來。日筵隨蔭徙,風袂入香開。
李白昭陽調,姚黃洛下杯。古今君莫問,且促醉軺回。
載酒來朋遠,尋芳出郭遙。遇花雙蓋住,系柳一驄驕。
野席留香迥,晴尊助艷嬌。誰言闌百寶,吾有玉鸞簫。
學舞花將起,矜歌鳥自來。日筵隨蔭徙,風袂入香開。
李白昭陽調,姚黃洛下杯。古今君莫問,且促醉軺回。
朋友們帶著酒從遠方而來,我們出城去遙遠的地方尋覓芬芳。遇到牡丹花叢便停下腳步,把馬系在柳樹上,駿馬顯得十分驕健。野外的宴席上香氣久久縈繞,晴朗的天氣里酒杯映襯著牡丹的嬌艷。誰說百花凋零如百寶散盡,我有玉鸞簫相伴。牡丹像學舞的女子將要起身,鳥兒因美妙歌聲自來。白天的筵席隨著樹蔭移動,風吹動衣袖,融入花香。仿佛聽到李白為昭陽殿牡丹所寫的曲調,品嘗著如姚黃牡丹般珍貴的美酒。古今之事不必再問,還是趕快催促著醉車回去吧。
載酒:帶著酒。
尋芳:尋覓芬芳,指賞花。
出郭:出城。
雙蓋住:兩人停下。
驄:青白色的馬。
野席:野外的宴席。
迥:長久。
晴尊:晴朗天氣里的酒杯。
闌百寶:百花凋零。
玉鸞簫:簫的美稱。
矜歌:美妙的歌聲。
日筵:白天的筵席。
蔭徙:樹蔭移動。
風袂:風吹動的衣袖。
李白昭陽調:相傳李白曾為昭陽殿牡丹作《清平調》。
姚黃:牡丹名品。
軺:輕便的馬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與譚、劉二位朋友相聚,一同出城賞牡丹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安定,詩人心情愉悅,與友人共度美好時光,從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與友人賞牡丹的歡樂場景。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優美,語言生動。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學才華。
自將榾柮爇盆中,入座團團興致同。爭似豪家誇獸炭,禦寒猶勝肉屏風。
萬井樓臺落鏡中,環堤處處小橋通。吳娃慣蕩蓮舟戲,水淺沙明不畏風。
□□□□□□□,□□□□□□□。□□□□□□□,捲壑飛泉日夜馳。龍蛻洞深神所蟄,鳳鳴巖隱世誰知。坡仙一去無消息,相見清游彼一時。
日靜班姬門,風輕董賢館。卷耳緣階出,反舌登墻喚。蠶女桂枝鉤,游童蘇合彈。拂袖當留客,相逢莫相難。佳人在河內,征夫鎮馬邑。零露一朝團,中夜兩垂泣。氣爽床長冷,天寒針縷澀。紅顏本暫時,君還詎相及。
題橋名已立,歸省愿無違。夕照當離席,寒香上客衣。黃云笳鼓動,紫塞骕骦肥。河漢懸牛斗,通宵傍紫薇。
博嶠經營三十年,兒孫無力愧前賢。當時只道山頭在,回首斜陽草漫芊。
乘傳歷長途,齊封接魯墟。頻年經戰斗,幾處遂耕鋤。小市尊多酒,貧家飯有魚。重來朝覲日,為報玉階除。
海岱表齊履,龜泗奄魯望。迢遞列藩集,巀嵲孤城嶂。飛甍蔭阡陌,華辀隘衢巷。冠蓋靡晨莫,劍騎紛來往。允惟民物滋,益見田疇廣。魚鹽有遠賈,桑麻無遺壤。參差野樹出,芊綿煙草長。曠哉川上游,邈矣舟中賞。日落笳吹聞,雨歇河流漲。樂土良所稀,匪獨山川壯。
乍淡乍濃云片片,半疏半密雨絲絲。林花落盡漸成子,巢燕飛來頻哺兒。坐對空尊應笑客,行騎羸馬欲尋誰。平生歡友俱南北,此日傷心獨詠詩。
雙節遙傳下赤墀,主恩誰分賜環時。聲回插羽金城在,色動飛章玉幾知。自信星辰天北拱,無論風雨日東垂。向來庭訓唯精白,肯為封侯請戒詩。
忽報江南詩有案,又看仙館怪生埃。世路總多邪勝正,荒唐豈獨讓烏臺。
中宵起鳴琴,阮公何獨苦。當樹隱千烏,啞啞纏庭戶。賴此冷月光,淡靜相對俯。糾構固莫逃,葆真能長護。日夕起層嵐,陟彼高丘步。蕩蕩山川空,曖曖千村冱。遠目不可送,任心游千古。譬猶暮霞光,一瞬長暉布。湮淪豈足論,曾以夙心付。飲酒當前庭,對景不能數。左菊有恒懷,右梧葉已腐。一酌如釜焦,千杯熨吾腑。丑石相向視,若作人間語。造物判人天,真意相通遇。世情轉秋春,颯颯變顏色。江河若可恃,桑田走魚翼。固以千秋心,陰陽不可賊。守陬瞢對應,一蟋驕此夕。人心故不平,動如淵與岳。渟峙若有矩,處之輒陷落。孤鳥飛云端,吹塵不可學。懼哉彼游子,惕惕當思索。一蚊殊我體,相去海與粟。以彼如發針,攪此清夜宿。飆風不掃瓦,蟻蠹卒朽屋。大敵列森陣,小敵隱人腹。寄世艱明暗,安得不簌簌。維林無靜樹,川亦無停流。萬化倏生滅,道樞卒何求。逐跡已瞠后,模想安能侔。一得以為公,千人千面眸。恍惚似有物,微茫不可收。各守其誠素,任性乃可休。泛舟采白蘋,悠悠會我心;驅車馳道路,洋洋慰我情。舟車詎可逆,路水其非鄰。物各有夙性,毋相瞠白青。我兀孤行意,時時一慟寧。世有千面目,熠熠涵光輝;世有千面具,用以晦真機。鷹眼若可化,鳩豈為人譏。有子慚辨析,故故作瞽迷。輒以笑相對,尋獸以為依。臟水不可存,棄兒亦過計。取舍難其間,割裂有所以。蕩蕩白云懷,行游不能止。固非遮塵具,幸能避塵恥。哀哉茍得之,何負于生死。彈琴乃遍徹,徒以憂我意。當秋百蟲聲,詎謂知音類。自困若蛹繭,倘出艱行事。不見蛻繭蛾,八面刀風指?我屋在山陬,濡呴祈唇齒。
綠靄遙生竹里廚,山光難得上衣裾。籃輿出郭青溪暖,茶灶投僧碧館虛。云石細尋泉涌處,松杉常似雪消初。仙人饋得金壺汁,說法堂高好漫書。
幽棲非不勝,觸目是林丘。若比茲巖秀,培塿固難儔。云山千里見,石泉四時流。登臨有如此,何必更他游。
三處三年逢七夕,鄢陵京索晉河汾。人生是處堪行樂,領取清風對酒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