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軒二首
老竹排檐誰手種,山日未斜寒翠重。六月散發葉底眠,冷雨斜風頻入夢。
冬凋峰木雪縞廬,落眼青青卻笑渠。花時吹筍排林上,吳州還見竹溪圖。
老竹排檐誰手種,山日未斜寒翠重。六月散發葉底眠,冷雨斜風頻入夢。
冬凋峰木雪縞廬,落眼青青卻笑渠。花時吹筍排林上,吳州還見竹溪圖。
老舊的竹子排列在屋檐邊,不知是誰親手栽種,太陽還未西斜,竹間的寒意與翠色顯得格外濃重。六月里披散著頭發在竹葉下安眠,寒冷的風雨常常進入夢鄉。冬天山峰上的樹木凋零,房屋被雪覆蓋如白色縞素,看到依舊青翠的竹子不禁笑那些凋零之木。花開時節竹筍破土而出林立林間,在吳州仿佛還能見到如竹溪圖般的美景。
排檐:排列在屋檐邊。
寒翠:指竹子的寒意與翠色。
散發:披散頭發。
縞廬:房屋被雪覆蓋如白色縞素。
渠:指代凋零的樹木。
花時:花開時節。
具體創作時間與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個有竹子環繞的環境,可能是在鄉村或山間居所。當時詩人或許心境閑適,對身邊的竹子產生了濃厚興趣,從而創作此詩來表達對竹子及自然生活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竹子的品質與自然之美。其突出特點是通過不同季節竹子的變化展現生機與堅韌。在文學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細致的觀察與獨特感悟。
學僧居丈室,不似客途中。
獨榻臥明月,長廊受晚風。
書癡成病懶,詩債喜窮工。
汩汩塵埃者,吾今愧此翁。
別去未多時,征塵又滿衣。
憂時閽屢叩,避俗手頻揮。
病有詩堪療,貧無家可歸。
半生湖海上,莫忘北山薇。
吾生身事信天緣,一死何須較后先。
未怕時逢真太歲,或言壽過古稀年。
窮余祿料齏百甕,醉負生涯囊一錢。
又見山林春意思,辦隨芳草落花眠。
挽住斜陽腳,殷勤向小園。
柳眠猶學舞,花笑獨無言。
自擬湖山景,親承雨露恩。
祇愁人散后,腐草點苔痕。
近聞怒發欲沖冠,便有驊騮懶駕鞍。
入洛幾年為計密,擎天八柱果誰安。
力排魏闕扶公論,人謂膺門出好官。
猶幸甘陵無部黨,不然世事不堪看。
此舉朝廷系重輕,先生直以去為榮。
但令天下無邪黨,不愿吾曹有令名。
模楷昔曾宗李氏,搢紳今盡說陽城。
是非公論從來定,少待前頭風浪平。
曲生皆可醉,何必問醇醨。
浩氣長看劍,愁腸半貯詩。
歸舟無麥載,去路有梅隨。
瘴海風波惡,此行君自知。
舟膠回短棹,岸曲抱溪斜。
香篆迷煙草,燈光閃浪花。
歸心隨舴艋,遺響托琵琶。
明月如留客,猶籠淺渡沙。
名山僧占盡,甘作老盧能。
虎豹何堪捋,虬龍尚可登。
吟隨雙蠟屐,醉倚萬年藤。
興盡未歸去,斜陽上塔層。
因訪吟朋到竹居,春寒策策動窗虛。
幾番好雨偏留客,一盞青燈共讀書。
徐孺舊曾親下榻,陳遵見說好投車。
與君靜夜評心事,萬斛閑愁盡掃除。
數點青來海上山,山根斷處水漫漫。
為無南雪地偏暖,才有北風天便寒。
生理盡歸蠻賈去,宦游直作瘴鄉看。
塵迷巨野家何在,縱有云梯見亦難。
野僧攜錫別,何處度殘春。
天地無窮事,江湖自在身。
真心齊得物,道貌異于人。
昔日安禪地,深山虎亦馴。
雨晴郊外共尋芳,細水交流注野塘。
花欲戀枝風不肯,柳才舞影日還藏。
轉添老態難于健,看得閑時少似忙。
擬訪一僧共茶話,禪房扃鎖出游方。
桃源分二種,半在此源栽。
向為逃秦去,今還歸趙來。
山川猶古昔,人物不塵埃。
劉阮何為者,無言空自回。
昔年訪月寒溪頭,霜高酒劣棱生裘。
溪僧輟寢從吾幽,共移不系漁人舟。
斷崖老木紛金虬,又如蘋藻涵清流。
鶴骨浸煩風露憂,妙語滿地無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