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許監察二首
為問乘驄使,經春北未回。句刪淇竹寫,尊泛鄴花開。昏曉行山外,風云每自來。不知銅雀上,臨望幾徘徊。
初擬周三晉,何時巳百泉。吏人跳水外,驄馬白楊邊。坐憶孫登嘯,行吟衛女篇。倒看峰不極,炎日有霜煙。
為問乘驄使,經春北未回。句刪淇竹寫,尊泛鄴花開。昏曉行山外,風云每自來。不知銅雀上,臨望幾徘徊。
初擬周三晉,何時巳百泉。吏人跳水外,驄馬白楊邊。坐憶孫登嘯,行吟衛女篇。倒看峰不極,炎日有霜煙。
想問那乘驄的監察使者,過了春天還未從北方回來。詩句像淇水之竹般書寫,酒杯在鄴地花開時舉起。早晚都在山外行走,風云常常自然而來。不知在銅雀臺上,你會多少次徘徊眺望。起初打算巡視三晉之地,何時才到百泉呢。吏人在水外,驄馬在白楊邊。坐著回憶孫登的嘯聲,行走時吟誦衛女的詩篇。倒看山峰看不到盡頭,炎熱的日子里仿佛有霜煙。
乘驄使:指監察御史,因漢代御史乘驄馬而得名。
淇竹:淇水之竹,淇水一帶多竹,常用來指代優美的詩文。
尊泛:在酒杯中泛起,指飲酒。
鄴:古地名,在今河北臨漳縣西。
銅雀:銅雀臺,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為曹操所建。
周三晉:巡視三晉之地,三晉指戰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國,這里泛指北方地區。
百泉:地名。
孫登嘯:孫登是魏晉時期的隱士,善嘯,此處表示對高人逸士的追憶。
衛女篇:可能指與衛女相關的詩篇,衛女在古代文學中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的友人許監察作為監察御史到北方巡視,長時間未歸,詩人對其十分牽掛,于是寫下此詩表達思念和關切。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但官員的巡視等活動也是常見的政務行為。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許監察的牽掛。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開闊,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名篇,但也體現了詩人對友人情感的細膩表達和一定的文學創作能力。
曉入南山路,松風最好聽。
候扉黃犬睡,尋食老鴉靈。
童子炊方熟,先生醉未醒。
借來一榻坐,看盡相牛經。
少壯節先著,年侵氣不衰。忠雖由父教,清亦畏人知。處世無求合,安時竟數奇。甘泉人物會,一老漢空遺。
麾節東南半,澄清冠一時。權輿周翰傳,頂踵阜陵知。自謂二宜去,人稱三不欺。卷懷終未盡,流慶稱家兒。
圖史但環堵,江湖幾問津。雖多暮年樂,誰忍半生貧。海內清名滿,毫端秀句新。風流嗟頓盡,晉韻更何人。
老去王摩詰,歸來道更全。剩添天美祿,真得地行仙。日欲增三徑,君胡欠百年。桃源不無路,重上慘風煙。
上世總儒先,猶傳夢雪篇。惟應佳婿選,可配老姑賢。父行偏知我,交情不問年。槁梧誰共語,愁斷伯牙弦。
齊飛錦翅啼春,戲煙津。
一曲幾多清怨、喚離人。
湘水闊,荒祠冷,吊黃昏。
翻羨縷金雙影、綴紅裙。
開府千秋作賦名,
幕中賓客布衣情。
西風大別濤如雪,
君但褰裳采杜蘅。
昔我走東海,遙望殊庭曲。
獨木盤九龍,欲以鐵網漉。
紛紛下百怪,牙甲爭踏蹴。
珊瑚泣沈沈,悵望不省錄。
終然拙用大,坐閱年代速。
寄謝寥陽天,龍宮書未讀。
璇閨三秀冠當時,賦茗才華并擅奇。
韻洽塤篪成合璧,光輝花萼綴連枝。
清娛樓閣開詩境,綠飲山堂醉酒卮。
更有煙波同泛樂,雁行鷗侶總相宜。
躑躅花開處處紅,
遙聞煙寺夕陽鐘。
想騎款段青山下,
吟看溪西雨后峰。
三老遼東舊,而今各暮途。
寒風自蕭索,幽草不荒蕪。
冰雪春心長,風塵此態無。
市中逢皂帽,曾識管寧無。
朝狂飲百觴,暮狂飲千鐘。
恨客只說樊少翁,怪君何招蓋次公。
立談一語咸失歡,醉鄉天地何能寬。
醒時頗知客顏色,兀兀一尊移向壁。
酒狂于我不可當,一月不出蓬蒿堂。
讀書只欲究世務,放筆安肯為詞章。
胸中之奇亦思吐,意欲上書丞相府。
直將心跡寄青云,不用頭顱入黃土。
雨過空亭聽亂流,
無人漁釣鑒湖秋。
晚風夕照閑如洗,
明月依稀上白頭。
草堂近西郭,遙對敬亭開。
枕膩海云起,簟涼山雨來。
高歌懷地肺,遠賦憶天臺。
應學相如志,終須駟馬回。
山僧有個不是,
喪盡衲僧巴鼻。
驚回陜府鐵牛,
吞卻山河大地。
十年望斷關山路,情傷去人歸未。瞥眼春空,搖風影瘦,幾度斜陽紅膩。機絲自理。又古月窺簾,墜歡扶起。百結回文,串將心愿綿紋細。
相逢更誰與問,驚魂零落處,痕染纖指。艷劫長留,奇情不老,千古夢縈佳麗。荒天萬里。秖一幅生綃,客愁能洗。定有幽靈,試呼圖畫里。
斤竹溪邊宅,棕櫚四面環。
有人間把釣,無事懶開關。
野鹿眠芳草,春禽響暮山。
年年此時節,風雨籜龍斑。
欲把君臣大義張,行藏都為正綱常。新祠落落祥云護,古柏陰陰夾道傍。漢鼎未歸心不死,帝禪猶在義難忘。若將三國人才論,北斗孤高萬古香。
虎嘯龍興動戰塵,草廬高臥便超群。決將壯志扶真主,誓把孤忠對鬼神。只手擎天開土宇,一方垂統正君臣。請看渭水堂堂陣,成敗焉知不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