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清樽送楊長史先生南歸
前有樽酒,聽我浩歌。人生功成身既退,對酒不飲當如何。
疏傅還家頭未白,散盡黃金宴賓客。陶公晚賦歸去辭,醉倚東籬玩秋色。
先生早歲守名州,曳裾更向王門游。曾分光祿黃封釀,屢泛宮筵白玉甌。
只今脫卻朝簪去,歸隱云林最深處。時同北海倒芳樽,日對南山得佳句。
衡門三徑鎮長開,載酒從人問字來。興酣高臥北窗下,清風明月共徘徊。
前有樽酒,聽我浩歌。人生功成身既退,對酒不飲當如何。
疏傅還家頭未白,散盡黃金宴賓客。陶公晚賦歸去辭,醉倚東籬玩秋色。
先生早歲守名州,曳裾更向王門游。曾分光祿黃封釀,屢泛宮筵白玉甌。
只今脫卻朝簪去,歸隱云林最深處。時同北海倒芳樽,日對南山得佳句。
衡門三徑鎮長開,載酒從人問字來。興酣高臥北窗下,清風明月共徘徊。
面前擺著美酒,聽我放聲高歌。人生功成名就就應身退,面對美酒不飲又該如何。疏廣還鄉時頭發還未變白,散盡黃金宴請賓客。陶淵明晚年作《歸去來兮辭》,醉倚東籬欣賞秋色。先生早年治理名州,還曾在王侯門下做客。曾分享光祿寺的美酒,多次在宮廷宴會上用白玉杯飲酒。如今摘下官帽離去,歸隱到云霧繚繞山林的最深處。時常像孔融一樣開懷暢飲,每日對著南山吟得佳句。簡陋的家門和小路長久敞開,人們帶著酒來向您請教學問。興致酣暢時在北窗下高臥,與清風明月相伴徘徊。
浩歌:放聲高歌。
功成身退:指成就功業后就引退。
疏傅:指疏廣,西漢人,任太子太傅,后辭官還鄉,散金于鄉里。
陶公:指陶淵明,東晉詩人,作《歸去來兮辭》表達歸隱之意。
曳裾:拖著衣襟,指在王侯門下作食客。
光祿黃封釀:光祿寺釀造的美酒。
白玉甌:白玉杯。
朝簪:古代官吏上朝時所插的冠簪,代指官職。
北海:指孔融,曾任北海相,喜賓客,常說“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衡門:簡陋的門戶。
三徑:指歸隱者的住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來看,應是楊長史先生辭官南歸時,作者為其送行所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作者對楊長史先生功成身退的行為表示贊賞,同時也流露出自己對這種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楊長史先生功成身退的明智選擇,突出其歸隱生活的閑適自在。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歸隱生活的一種追求和向往。
楓落鴉翻秋水明,長橋衰柳古今情。從來歌板銀罌地,多為傷離不忍行。
煙光漠漠春山紫,古寺深藏萬松里。夕陽西墜群壑陰,隔林藹藹疏鐘起。瀟湘無風波浪停,恍如水底鳴長鯨。山僧策杖歸來晚,遙聽穿云百八聲。緩急因風如斷續,遠徹山阿并水曲。已隨暮角響江城,更送樵歌出林麓。乘橋二客心悠然,偶立遙看瀑布泉。高山流水有深意,咫尺不聞音韻傳。乾坤無塵萬籟靜,朗然空谷聲相應。高秋正遇曉霜清,分明若向豐山聽。
將軍池館即仙家,萬木森森野水涯。入戶且須先看竹,開樽還似坐餐霞。林間曉色多啼鳥,簾外風香有落花。豈厭升平虛抱武,耽幽長自對瑤華。
鬼門幽險深百篙,人門逼窄逾兩牢。舟人叫渡口流血,性命咫尺輕鴻毛。開圖頓覺風雷怒,素發飄簫激衰腐。河來天上石不移,安得此心如底柱。
夾溪黃葉下蕭騷,上瀨船輕易著篙。風起棘林催鳳翼,天開云路漸鴻毛。
有美如王衍,瑤林玉樹姿。朱弦清廟曲,香草大夫辭。云母箋頻疊,芙蓉筆早持。風騷多祖述,更與玉臺期。
三年兩見錦江春,未識當途是故人。君若不來予不往,各分明月與囂塵。
綠陰初散地,今有入檐枝。開窗對瀟灑,歲寒惟獨知。
綠陰深寺獨經過,有客孤吟寄薜蘿。容易相逢容易去,晚花歷亂鳥聲多。
妾心江岸石,千古無變更。郎心江上水,倏忽風波生。瑟瑟涼風來,妾身似秋扇。安得復炎熱,相攜不相厭。制衣寄夫婿,妾有冰雪段。中間連理枝,不忍剪教斷。殘月小樓西,鵑啼思欲迷。妾夫在天南,何不那邊啼。
昔有北山北,今余東海東。納涼高樹下,直坐落花中。狹徑長無跡,茅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勸梧桐。
臨池偶為憶蘭亭,君乃移蘭到野扃。花欲勝鵝開更白,地因留橘蔭常青。五湖浪跡還家老,一徑撩煙養性靈。從此山陰分小僻,滿窗風雨寫黃庭。
小亭新筑亦佳哉,花木無多手自栽。若謂甘棠安敢比,清陰留與后人來。
朝看使節下金扉,千里春風送客歸。明月他時勞悵望,清江今日借炎輝。鶯啼行省邀征蓋,花滿高堂待舞衣。此去定知三載別,秋深莫使雁來稀。
柳絲如我思,春始便垂長。千縷為君發,一心緣別傷。風泠酸望眼,雨細淡紅妝。有燕何持剪,雙飛絞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