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
柴鳴竹爆驚人耳,大洋海底紅塵起。家犬聲獰夜不休,陸地行船三萬里。
堅牢地神笑呵呵,須彌山王眼覷鼻。把我東行卻向西,南山聲應北山里。
千手大悲開眼看,無量慈悲是誰底。
西山青,無謂情。洪井碧,無涓滴。西山人,見曷親。西山事,無可似。
若是靈利底舉著便知,懵懂者付與德山臨濟。
柴鳴竹爆驚人耳,大洋海底紅塵起。家犬聲獰夜不休,陸地行船三萬里。
堅牢地神笑呵呵,須彌山王眼覷鼻。把我東行卻向西,南山聲應北山里。
千手大悲開眼看,無量慈悲是誰底。
西山青,無謂情。洪井碧,無涓滴。西山人,見曷親。西山事,無可似。
若是靈利底舉著便知,懵懂者付與德山臨濟。
柴木燃燒、竹子爆裂的聲音震人耳朵,仿佛大洋海底都揚起了紅塵。家犬兇狠地吠叫整夜不停,就像陸地行船走了三萬里那么荒誕。堅牢地神滿臉笑容,須彌山王眼睛盯著鼻子。把我往東的方向弄成往西,南山的聲音在北山回應。千手觀音睜開眼睛,那無量的慈悲到底是誰的呢?西山是青色的,卻沒什么情感。洪井是碧綠的,卻沒有一滴水。西山的人,見到又有多親近呢。西山的事,沒什么能與之相似。要是機靈的人一提就明白,糊涂的人就交給德山、臨濟去教化。
偈:佛教中一種表達教義、智慧的韻文。
柴鳴竹爆:柴木燃燒、竹子爆裂的聲音。
大洋海底紅塵起:一種夸張說法,形容動靜極大。
獰:兇狠。
堅牢地神:佛教護法神。
須彌山王:佛教中認為是世界中心的一座山。
千手大悲:即千手觀音,象征慈悲。
靈利:機靈、聰慧。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德山臨濟:指德山宣鑒禪師和臨濟義玄禪師,都是禪宗高僧。
此偈創作于禪宗發展時期,當時禪宗注重以獨特方式啟發弟子領悟佛法。作者可能是禪師,借偈語向弟子或信眾傳達佛法的難以言說和需個人體悟的特點,希望人們擺脫常規思維去探尋佛法真諦。
這首偈語主旨是傳達佛法玄奧,需用心體悟。其突出特點是用荒誕夸張的景象和直白語言表達深刻禪理。在禪宗文學中,這類偈語豐富了禪宗表達思想的方式,對后世禪宗發展和文學創作有一定影響。
招寶山鄰娑竭宮,縣峰仍接補陀峰。晴晴雨雨皆如響,謬挹池鰻拜土龍。
深谷高陵莫復論,眼前喬木蔚然存。山墟如畫斜陽淡,烏桕陰中認寺門。
葉繞千年蓋,條依百尺枝。屬與松風動,時將薜影垂。學帶非難結,為衣或易披。山阿若近遠,獨有楚人知。
山雨正冥冥,山僧開翠屏。水拖千澗白,云約半峰青。石髓分茶鼎,塵心靜佛經。松風坐來定,余韻繞檐楹。
初結新秋寒意,單衣不奈流風。此番風里未重逢。梧桐隨月冷,葉影滿庭東。去去三千長路,今宵夢也何同?誰知清景似愁濃。一聲離別曲,淺唱在秋蟲。數罷殘更猶問『怎知秋夜堪傷?誰言別久易相忘?何因心似月,一夕總凄涼?卻看天君言笑『只伊已陷癡狂。閒情欲拾費思量,不如長借醉,入夢亦無妨』。雨后紅消人遠,秋聲漸入新詞。小園重夢去年時,曾經風露后,淚滿桂花枝。總是凄涼難過,魂傷休問因誰。覺來添病損娥眉。何家弦管奏,悲極不成悲。誰倩西風殘碧,空庭晚對寒烏。梧桐枝上有情無?依然秋月好,何苦影蕭疏?舊夢已知深淺,詩心更做凄如。傷魂易說卻難書。消愁曾問酒,冷酒不堪沽。今古歌風消矣,空城猶掩荒臺。年華意氣費勞猜。一番關洛夢,兩處舊塵埃。了遍殘書閑字,秋霜又把心裁。不須倚醉問詩懷。且看詞賦客,只共菊花開。彩筆丹青無意,素箋寒墨飛塵。難摹舊照似儂真,重回深夢里,幾許舊傷痕。野菊西風冷酒,斷魂不獨殘春,憑誰惜取畫眉人?依稀簾卷處,只影共黃昏。自賦離愁當斷,今宵獨我難眠,東風拂水柳如煙。落花春夢里,聽雨小舟前。依舊西洲歸路,孤帆過盡千年,誰將寒意入詩篇。畫眉人不在,殘月冷長天。一夜傷心顏色,半分老病新邀,古來殘夢未曾拋。行吟聲起處,有淚在芭蕉。重見浣紗溪外,木蘭猶在清梢,無端怎辨舊煙橋?年年醒醉后,自數落花飄。曾做梅花塵夢,如今忘卻因何。恍然重聽越人歌。低眉清唱里,一曲一消磨。淺淺三分音律,不堪惹了沉屙。嗔癡顰笑更誰多?西風今又起,還說舊時么?還記年前種豆,而今零落誰家?早隨寒雨斷根芽,可憐如夢盡,一瓣水中花。怕是詞人難解,心魂做了悲笳。幾番無奈幾番嗟。晚風新拂柳,殘日送歸鴉。片葉可知秋意,三生不解多情。何如風雨兩相輕?未思隨化鶴,檢點數殘更。說盡長分煙水,江流猶自吞聲。木蘭舟子載無名。惟余新月下,一樣菊花清。千里今無頑碧,江山已做蒼流。看他青史鎖春秋,靈旗招起日,天地兩悠悠。坐對征衣未浣,回風明月溪頭。壑中夢里莫迎舟,一朝形勝地,多少御階囚?說定三秋詞賦,此回不寫悲音。斜陽無意我無心,吹香風更好,分與桂花陰。誰管烏啼于夜,低徊明月霜林。今生莫再夢中尋,隨他千里外,添得兩沉吟。看盡商參雙宿,兩飛地北天南。因何難卜有緣簽?分明心未了,欲了已成參。一樣人間滋味,西風冷月霜嵐。憐他歌哭自相諳,新寒秋夢里,穿透白衣衫。
新松泱莽護寒塘,斷雁時依病鶴藏。未向空林怨蕭瑟,西風吹起自成行。
迢迢清秋夕,悠悠千里思。美人一為別,邂逅窅難期。月滿寒露零,驚烏號南枝。空庭耿無寐,輕飆入羅幃。感茲益惆悵,人生能幾時。離多而會少,胡然心不悲。安得臨風翼,歘忽相追隨。
神農昔撫世,凈樂已名都。末法開金相,真王得寶符。天從百戰順,人役萬靈趍。羽衛齊宸極,丹青出睿謨。神功隨現有,至理入論無。莫泥群真位,遺編誤老儒。
半世金閨彥,中年碧落班。一般俱紫橐,千古忽青山。秋入篇章里,春生岳牧間。汾陽舊部曲,白發萬人潸。烈考同心德,中興異姓王。勛勞貫三極,文獻在諸郎。公也山林味,天乎日月忙。一生非不達,晚達卻堪傷。京口連滄觀,洪都孺子亭。飛觴回落月,灑筆濕寒星。別去長離索,歸來遽杳冥。知公喜儂句,五字酹英靈。
盛世重作人,新槱收棫樸。渭水起釣綸,傅巖識板筑。之子富芳華,因風扇流馥。劍開干莫函,卞剖荊山玉。遇合信非常,周澤亦已握。何以企先猷,小心懷肅穆。何以風在位,敦素務寡欲。夙夜贊圣明,庶不負所學。
扶杖出門行路難,雨深泥淖幾時乾。空腸藜藿三年歉,病骨衣裳六月寒。天子又聞頒鳳詔,野人何敢負漁竿。故園桃李俱消歇,欲就鄰家借竹看。
達人能解俗,處世貴藏暉。而我屏心想,頹然任冥微。新沐莫彈冠,新浴莫振衣。污泥出紅蓮,斯道可同歸。
名山容我亂題詩,正值重陽秋祭時。高處能知天意否?谷風松雨夜如斯。
瘴海民風異,炎荒客路難。午深猶見霧,臈盡不知寒。蚌月開晴島,蛇珠射暗灘。居夷雖可學,懷土淚闌干。
靈洲無氛翳,石嶼屯翠霞。遙望青冥中,郁郁真人家。真人出遨游,云車一何多。列坐玉臺上,俛視瑤池波。素女弦清商,窈窕雜纖羅。神飆扇珠林,哀響自相和。歡來輟羽觴,同賦升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