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友區太史用孺謫丞滁陽囧寺王程束急不能枉道以尋嵇呂之盟昨過古廬遣急足從間道往訊之候其報音于紅心驛遂日中止宿詩以寫懷
荒林寒雪漲遙天,尺一空緘思杳然。
玉署共憐虛歲月,白云何事間山川。
秉心曾賦三千騋,病肺應甘六一泉。
為笑玄都桃萬樹,不知春色為誰妍。
荒林寒雪漲遙天,尺一空緘思杳然。
玉署共憐虛歲月,白云何事間山川。
秉心曾賦三千騋,病肺應甘六一泉。
為笑玄都桃萬樹,不知春色為誰妍。
荒林中寒雪彌漫,好似漲滿了遙遠的天空,只收到一封空信,思緒變得迷茫。曾一同在翰林院任職,可惜虛度了歲月,白云為何要阻隔在山川之間。你秉持初心,曾有過杰出才華,如今肺病纏身,或許甘愿隱居在六一泉邊。可笑玄都觀里那千萬棵桃樹,不知這春色是為誰而嬌艷。
尺一:指詔書或書信。
玉署:指翰林院。
三千騋(lái):騋指高大的馬,三千騋形容才華出眾。
六一泉:在滁州,歐陽修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此泉與他有關。
玄都桃萬樹:化用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中“玄都觀里桃千樹”,暗指趨炎附勢之人。
區太史用孺被貶到滁陽做縣丞,王程事務緊急不能繞道去看望友人,路過古廬時派人去詢問,在紅心驛等待消息時寫下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政治斗爭,友人因此被貶。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被貶友人的同情與牽掛,突出特點是善用典故和意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世態的思考。
霜熟林空月滿川,沖寒突兀聳詩肩。
便應策驥行夷路,不用燃犀照碧淵。
從昔正人終遇世,到今方士漫求仙。
老成謀國須吾輩,可笑輕疎賈少年。
吾方貴吾生,相彼多阽危。
豈伊天地公,而獨及我私。
于焉識仁端,一物豈忍遺。
當思宇宙間,壽域咸熙熙。
場屋收余策,匡廬寄一瓢。
款門如有欲,委幣輒難招。
菜甲留終夕,蒲團共小橋。
崆峒他日問,應記說神霄。
典衣無策漸朝衫,早計君毋笑拊驂。
未辨墻頭仍甕下,空哦斗北與箕南。
蒲萄不作涼州想,庚癸猶酬褐父談。
折簡更招花下飲,可能離坐亦容參。
與愁添悴色,為老出孤標。
髣髴生銀縷,依微散玉苗。
摘除猶茁茁,晞沐更蕭蕭。
相見函關路,應符物色邀。
王看松柏萌,未具葉與枝。
沖然一點春,其大可十圍。
云胡間不茂,為失雨露滋。
乃知生意同,其異各所罹。
山丹吹出青藜火,金蝶窺叢何妸娜。
朱槿更作猩袍紅,夸道風人嘗印可。
沒利從旁粲然笑,奄有諸香誰似我。
素馨蕭然山澤臞,至香不數脂粉腴。
眾芳固自有醞藉,要是傍人之庭除。
何如琉璃千頃水,涵碧淤泥不解污。
芙蕖幽蘭獨自倚修竹,生來未始受諸觸。
深知抱此竟安用,用多亦豈芙蕖福。
若以滋味屬厭人,虀粉此身人不足。
今夕何夕新風露,入秋一雨天西顧。
止齋有兄永難老,止齋之弟愛莫助。
但以清白傳之萬子孫,歲供蘭花美無度。
望美人兮天一隅,薜蘿為衣顛倒披。
水竹隔我不可趨,今我搔首三歲余。
漢庭年少六七奇,須眉皓白來何為。
我欲避寢問之道,安得玉貌生枯肌。
長翁傲睨欲奮飛,滄江釣雪蓑笠欹。
少翁頓挫枿牙角,笑齒一粲知音希。
樵家斧斤磨以須,過者萬人人背馳。
梅乎梅乎我非癡,持汝二老將安歸。
古來弱植剛不如,孰有嫵媚為人嗤。
君不見孤竹之管求孫枝,汝盍早定歸山期。
人間世事最堪悲,有子騎鯨去不歸。
客廐謾遺陶母薦,萱堂空對老萊衣。
黃金榜上嗟陳跡,白玉階前泣斷機。
頼有青氈存眼底,滿庭蘭玉侍親闈。
平原接翠微,修竹圍綠浄。
乃于此中間,更以皓月映。
佳人笑隠幾,萬物獨我正。
幸哉吾有母,侍飲得缾罄。
短棹夷由落照間,不堪凝望發愁端。
雁行影沒暮天闊,蘋葉香殘秋水寒。
朝市觸涂成險棘,風波投足卻輕安。
白鷗盟在容尋理,急辦煙蓑與釣竿。
諸父烏衣集,公時預往還。
涼秋同出郭,勝日共尋山。
電掣流年速,舟移古岸閑。
又成丹旐去,衰涕不勝潸。
道義君家振楚荊,嗟君功業負平生。
詩書累世有底盛,簿領一官徒爾榮。
親族追思應重惜,慈顏悵望不勝情。
靈輀遠送松岡外,風雨凄凄猿鶴鳴。
袞袞群山俱入海,堂堂背水若重闉。
怒號懸瀑從天下,杰立蒼崖夾道陳。
晉宋至今堪屈指,東南如此豈無人。
結廬作對吾何敢,聊向樵漁寄此身。
微雨輕寒透客衫,十分秋色相征驂。
人占逸駕應空北,君自良圖已運南。
須信由來非枉尺,誰云領取勿多談。
而今吐握逢知己,會聽新除趁六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