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十首末章稍自振起亦古義也 其一
皇天本無心,萬物各有時。飛鴻何預人,南翔每如期。
仰看霜露墜,俯觀草木衰。英英籬下菊,秀色獨滿枝。
豈無一樽酒,相與斟酌之。耋老天所佚,行歌復何疑。
皇天本無心,萬物各有時。飛鴻何預人,南翔每如期。
仰看霜露墜,俯觀草木衰。英英籬下菊,秀色獨滿枝。
豈無一樽酒,相與斟酌之。耋老天所佚,行歌復何疑。
上天本無偏私之心,萬物生長自有各自時令。南飛的鴻雁與人事有何相干?它們每年南翔總按時令。抬頭看霜露紛紛墜落,低頭見草木漸次衰黃。籬笆下的菊花色澤鮮麗,唯有它的秀色綴滿枝椏。難道沒有一樽清酒?可與我共飲同賞。年老體邁是上天給予的安閑,且行且歌又有什么遲疑?
皇天:指上天。
預:相干、相關。
英英:形容色澤鮮明的樣子。
耋(dié)老:年老,《禮記》載“八十曰耋”。
佚(yì):通“逸”,安閑。
行歌:邊走邊歌。
此詩約作于詩人晚年,時處秋日。詩人面對草木榮枯、鴻雁南飛的自然規律,由時序更迭生發出對生命的思考,于蕭瑟秋景中尋得自適之趣,展現了晚年淡泊達觀的心境。
全詩以秋景為引,由萬物有時的自然規律,過渡到對人生時序的感悟。通過籬菊獨秀、共飲行歌等細節,突出晚年安閑自適的主旨,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于平凡中見真意的創作特色。
淵明把菊對清秋,醉里詩豪萬象流。畫出多情愁絕處,七峰明滅斷云收。
天地人生,同來相遇。應將甚、昭彰顯務。道門開,釋門闡,儒門堪步。識元初,習元本,睹元辰,元陽自固。日月星辰,齊旋躔度。唯臨蒞、虛空照布。精關扃,氣關達,神關超露。稟三才,立三教,得三光,三丹寶聚。
我在湘西畫牒中,時高時作送飛鴻。事治山翠經旬雨,印可春晴盡日風。引步幽探聊自適,滿懷疏快與誰同。東君傾寫無馀蘊,都放山茶稱意紅。
秋江水清深幾竿,漁郎放舟煙渚間。中流舉網紫鱗出,不祇博酒供盤飧。借問漁翁樂何主,泛宅浮家無定所。賣魚生怕近城門,肯到紅塵污人處。蘆花兩岸晚潮平,憶著莼鱸思徑去。朝廷物色那可得,澤畔行吟何自苦。滄浪水清濯我纓,林婆酒熟容賒取。人間萬事一醉休,睡煞江南煙與雨。覺來滿眼是青山,獨速綠蓑還自舞。漁父樂,真可與,細瀉焦桐入新譜。朅來山城官事紛,簿書鳧吏對斜曛。開圖空會漁家趣,我恨不若江頭人。
爽氣浮空紫翠濃,隔江無限有奇峰。君如要識營丘畫,請看東頭第五重。
江暖雪初作,江寒雪漸飛。一竿潭水上,雪深猶未歸。
風起湘波斷綠津,長歌別恨寫悲辛。揮毫幾擬題橋過,翻愧當時賣賦人。
行盡荒山更涉溪,故人聞說在城西。空庭日午車馬寂,惟有鵓鴣深樹啼。
雞犬聲中羽袖分,桃花折贈寄殷勤。愁來玉液誰同飲,別后瑤笙忍獨聞。蹤跡但隨溪上水,仙凡只隔洞前云。從今萬劫仍千劫,惆悵無緣再遇君。
宦情與客思,歲暮共悠然。云暗春前樹,山明雪后天。浮沉惟短褐,聚散幾芳筵。莫惜今宵醉,相期動隔年。
相馬評書世未知,要從風骨識權奇。半山妙墨翻風雨,尚有典刑今復誰。
蒙塵天子尚戎衣,南國旌旗正伐鼙。國士傷時多刺怨,王官失路有悲啼。似聞叔向方圖晉,亦報夷吾未去齊。易地皆然心寸折,釣竿吾欲老磻溪。
是情根一寸,雪茄味,吐清芬。揀鈿葉張張,輕揉細鉸,包裹均勻。筒分。小鬟擎出,玉搔頭一縷蕩輕云。恰稱銀娘吸取,紅櫻半晌溫存。西人。節節締前因。彩伴款殷勤。道拈上蔥尖,穿防藕孔,味亞蘭薰。氤氳。遍于香國,似吹笙鵝管逆風聞。贈與芙蓉仙子,羞他枕上回春。
投老歸來楚水濱,水清聊可濯衣塵。拚心樂事都還汝,入手清閑不與人。尚有笑談消白晝,更無情緒管青春。暗驚少日王城外,走馬爭先看寶津。
元日首頒元圣諭,寶函擎出殿中開。承恩特賜宜年酒,拜舞瞻天卻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