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師作,得十四首 其五
龐眉名與段公齊,
一脈東原高第題。
回首外家書帙散,
大儒門祚古難躋。
龐眉名與段公齊,
一脈東原高第題。
回首外家書帙散,
大儒門祚古難躋。
眉毛花白之人聲名與段公相齊,是東原學派一脈中的高徒。回首家中藏書已散失,大儒的家族福運自古以來就難以企及。
龐眉:眉毛花白,形容年老。
段公:具體所指需結合更多背景,可能是當時一位知名人物。
東原:可能指東原學派,是清代以戴震為代表的學派。高第:高才弟子。
書帙:書籍。
門祚:家族的福運、氣運。
此詩創(chuàng)作于己卯年春夏,地點在京師。當時社會文化思潮涌動,東原學派有一定影響力。詩人可能目睹了一些大儒家族的興衰變化,結合自身對文化傳承的思考而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大儒家族的興衰和文化傳承的艱難。其特點是情感深沉,以小見大。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文化傳承的關注。
龜筴皆云二月佳,愁眉攢定幾曾開。
不如腐草成螢爝,絕似明珠隔蚌胎。
啖月蟆何嘗磔死,銜泥燕卻已歸來。
清羸不敢深思索,信筆成章一散懷。
老盧行法地,千載復抽關。崖石橫雙翠,禪機漏一斑。兩泉涵定慧,半榻臥云閒。著我談風月,真成出世間。
相逢白蓮社,失腳過前溪。野興云橫浦,禪心絮著泥。梅花大庾嶺,缽石古招提。擾擾仕途夢,從前幾個迷。
綴樹同梅止渴,登筵比蔗生津。卻憶帝爐燒賜,曾分衣白山人。
淮北滎南接境,凍姿霜色含秋。如得此君萬顆,豈論千戶封侯。
不緣摘取商洛,定自傳分秣陵。笑殺山妻鄙俗,安排慢火相蒸。
武帝巡游不返,文園渴病難除。誰致內(nèi)林一顆,且成封禪之書。
相逢楚老各嵚?,元白天才并可師。
曾憶涼宵同說鬼,數(shù)稽佳約畏談詩。
盛名制錦三千牘,清暇拈須十二時。
朝左近紆樊準議,西京儒雅賴將持。
北斗光芒下碧霄,層巒石室郁岧峣。
云開巧綴玲瓏玉,徑轉平臨翡翠橋。
招隱此時懷綺夏,尋真何處遇松喬。
泠然便欲從風御,萬壑松篁殷鳳簫。
情與非情法喜圖,清歡禪悅有中無。
不容迦葉稱初祖,微許林逋作故夫。
春有秋心消蟻夢,躍含潛理戲驪珠。
知音近托虞僧孺,溪上閒吟影共癯。
石頭東畔鳳城隈,草色年年周處臺。
欲下江山鄒湛淚,況緣尊酒謝公開。
秋聲是處疑橫笛,明月窺人數(shù)引杯。
千載登臨只如此,古人不見又重來。
初辭丘隴重哀榮,旆卷春風第一程。
帝委才猷專外閫,人推勇略過長城。
孤忠炯炯能移孝,溫詔諄諄遽奪情。
三峽壺漿應滿道,江山草木舊知名。
趙州行腳我安能,閑卻床邊六尺藤。
釣閣臥聽西澗雨,棋軒遙見北村燈。
平生愛睡如甘酒,晚歲憂讒劇履冰。
剩欲舒懷答清嘯,半空鸞鳳愧孫登。
文風日上見蒸蒸,
詩畫琴棋亦擅能。
言語不須愁鴂舌,
強調(diào)鸚鵡學來曾。
百年蕭散跡,強半此中居。
淡意云能學,遲情日不如。
畫收四壁靜,琴在七弦虛。
自覺清涼甚,非關潦倒余。
洗紅過了,看池塘柳絮,飛入檐宇。露濕煙籠天一幄,不辨朱門蓬戶。百種萋迷,十分渲染,圖寫天然趣。漁舟棹破,泊來午飯才煮。
應為廿四番風,吹完花信,綠暗辛夷塢。知是誰家雙乳燕,穿過濃陰而舞。碧蘸衣羅,翠黏屐蘚,欲訪山莊主。山童遙指,樹深人不知處。
顛擲年光黯未知,人間秋至陡千悲。
城頭匹練掛寒意,道左華燈非昔時。
玉露坐催杯酌換,金風暗遣斗杓移。
尋思生計真須拙,欲乞天絲有至疑。
幾樹鶯啼酒半醺,聲聲喚起杜司勛。初三斜月今宵見,第一春雷昨夜聞。
愁欲遣時偏聽雨,夢初回處尚疑云。沈郎腰本無多少,又被東風瘦幾分。
乍減東風二月寒,雨痕猶濕小闌干。荷珠傾處重圓易,蕉葉開時再卷難。
綠酒我能澆塊壘,黃粱人自夢邯鄲。柳條惹得離情亂,只管青青系玉鞍。
隼旟低拂垂柳,驄馬嬌嘶落花。
碣石春風萬里,盧溝曉月千家。
生憎白云春去,無奈黃鶯晝啼。
欲采芙蓉贈遠,北湖蓮葉初齊。
廊廟江湖身世,先憂后樂心情。
本是仲淹孫子,怪來夷夏知名。
君山已歸地下,燕泉卻在天南。
落落故人如此,蕭蕭短發(fā)何堪。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