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毛進士具茨題其大父中丞公墓
生芻曾薦白楊秋,玉節金魚共一丘。
石繡屏前頻立馬,蓮花峰畔說眠牛。
西風忽送松楸雨,落日時聞鼓角愁。
自是中丞明德遠,萬家不數漢元侯。
生芻曾薦白楊秋,玉節金魚共一丘。
石繡屏前頻立馬,蓮花峰畔說眠牛。
西風忽送松楸雨,落日時聞鼓角愁。
自是中丞明德遠,萬家不數漢元侯。
曾在白楊蕭瑟的秋日獻上祭品,如今玉節金魚般的榮耀都同歸這一墓丘。在石繡屏前我多次勒馬停留,在蓮花峰畔說起眠牛之地的風水。西風忽然送來松楸樹間的雨,落日時分不時傳來鼓角聲讓人憂愁。自是中丞的美德影響深遠,萬家的榮耀也比不上這位賢德之人。
生芻:指祭品。《詩經·小雅·白駒》有“生芻一束,其人如玉”,后以生芻表示對死者的祭奠。
玉節金魚:玉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玉制符節;金魚,唐、宋時三品以上官員佩金魚袋,這里代指高官的榮耀。
眠牛:風水術語,指墓地的一種地形。
松楸:松樹與楸樹,常種于墓地。
漢元侯:漢代的列侯,泛指有爵位的顯貴。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詩人為毛進士的祖父中丞公的墓題寫此詩。當時可能是在憑吊墓地之時,看到墓地的景象,有感于中丞公的品德和功績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中丞公的美德。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通過環境描寫烘托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逝者的敬意和對品德的崇尚。
一宵圓月,半宵殘酒。聽遲遲、鳳城清漏。刻骨相思,都迸人、五更時候。更還禁、薄衾寒透。誰傳密耗,空憐消瘦。舊時香、尚沾衣袖。銀蠟窺人,也曾得、個中情否?只看來、淚痕同有。
盈盈妝束,森森劍氣,不逡巡、首途迢遞。曉角吟風,看依舊、烏蠻新髻。魏城邊、戟門開未。封疆何幸,安危不系。怪蛾眉、瞥然能此。漳水銅臺,惹千古、茫茫清淚。渺愁吟、碧天無際。
極天唯海水,
水際忽云橫。
云氣隨風走,
風聲挾雨行。
鵬垂天欲墮,
龍吼海齊鳴。
忽出風圍外,
滄波萬里平。
閶門祖道如干舫,誰似君侯一片情。此去吳江楓落候,好題紅葉到留京。
姑蘇七邑總騷然,唯有吳江耐熟眠。不向西疇較收獲,神明茂宰是豐年。
大道為公尊孔冕,
斯文有喜祝堯天。
山中要得平安信,
客底寧夸富貴年。
舊家文獻三千卷,
盛代年華五十春。
多士愿登天上選,
老生甘作海傍民。
方坐皋比開講肆,
忽看傀儡至優場。
此翁奇奇又怪怪,
若非偽學即陽狂。
□□七十六年春,
湖海飄零一病身。
相愛故人誇壽相,
遠□兒子作生辰。
齒浮聲嗄調涼劑,
發少頭瘡爪破巾。
只合歸歟辦棺冢,
斷無華表石麒麟。
初離青荔浦,即到綠蘋濱。
緩屐隨群鳥,閒亭得主人。
松陰抽野菜,竹葉膾江鱗。
風俗猶馀古,云中擬結鄰。
孤城偪仄復偪仄
前山后山青欲來
市聲蕭條衙鼓靜
惟有叱灘喧萬雷
樵采閑時學苦吟,
身如越鳥戀平林。
偶然花月春江夜,
共此蒹葭秋水心。
山市酒爐兵后少,
草堂詩句雨中深。
沉沉鐘梵聲俱寂,
橫笛還吹激楚音。
三竺深始佳,妙香靜空谷。
無量人天供,至此心神肅。
在昔聞兵火,茲山未沈陸。
若非龍象力,何以感群族。
出門望層巒,回向古道場。
云日遞隱見,巖壑易陰陽。
別院通危橋,澗曲聲瑯瑯。
萬木擁寒閣,千鐙照回廊。
澄懷此晏坐,攝受言可忘。
瘖馬嘶殘月,
長途破曉霜。
疏村煙細細,
平麓樹蒼蒼。
薄劣堪多瘁,
功名只自傷。
朔風吹短訣,
回首望朝陽。
族姓朱陳盛
夫人事愈明
老姑俱上壽
難弟各清名
節行輝彤管
門閭照赤城
寶鄰方有托
何忍送銘旌
開此鴻濛荒,真成羽人宅。洪厓居可移,天姥夢亦得。
桂樹及冬榮,瑤草待春發。唯聞鸞鶴聲,寥寥上煙月。
近水晚逾碧,遠山秋未黃。夕陽寒滿地,松影落衣裳。
山木半葉落,西風方滿林。無人到此地,野意自蕭森。
石洞出云根,觸膚云自至。壁壘雖怒飛,只作等閒事。
隃糜磨一石,側理伸尋丈。軒軒五岳圖,堂堂大人相。
少年多狡獪,老筆漸離披。氣韻從何取,心無贊毀時。
云海蕩吾胸,筆隨意所到。猶如剡上船,何必見安道。
虛檻列云岫,閑階響石淙。若添千頃竹,又領渭川封。
幽人茶灶煙,每與宿云亂。憑軒望所思,春湖渺無岸。
野客不貪涉,如何亦問津。前村黃葉里,大有耐閒人。
茅屋空山中,時有幽人至。指點亂云生,不談人間事。
巘崿蓮為峰,漣漪柳成浪。此中可卜居,于以遂天放。
客去秋林空,沙際石瀨響。好隨飛鳥歸,一路山煙上。
喬木生晝陰,清泉響寒溜。前村杳靄中,大有雷霆斗。
谷靜鳥飛絕,天空云度閒。爾時一回首,眼底無青山。
水是堯時日夏時,
衣冠又是漢官儀。
登樓四望真吾土,
不見黃龍上大旗。
少年文價重公車,大貝南金總不如。見說安昌后堂坐,可曾傳得戴崇書。
武昌前度別吳郎,又見張郎出武昌。談笑才情宛相似,不煩抵掌悟莊王。
風調吳儂敵楚狂,嶺南詩酒更披猖。未論今夕烏衣巷,天上三星并姓張。
臨岐握手莫欷歔,白酒黃雞樂有余。若使徒斟建業水,可能贏得武昌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