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捧心圖
吳苑風光越水春,
兩山眉里笑顰分。
腹心別有堪憂處,
狂殺君王藐不聞。
吳苑風光越水春,
兩山眉里笑顰分。
腹心別有堪憂處,
狂殺君王藐不聞。
吳國宮苑風光旖旎,越國山水春意盎然,西施如那兩座秀眉般的山巒,或笑或顰姿態各異。她內心深處另有令人憂慮之事,可那昏庸的君王卻瘋狂地沉迷美色,對這些全然不聞。
吳苑:吳國的宮苑。
越水:越國的水,這里指越國的山水。
兩山眉:形容西施的眉毛如兩座山巒,古代常用眉如遠山來形容女子眉毛之美。
笑顰分:指西施或笑或皺眉的不同神態。
腹心:內心。
狂殺:形容君王沉迷到極點。
藐不聞:全然不聞,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吳越爭霸的歷史故事相關。西施作為越國獻給吳國的美人,肩負著特殊使命。詩人或許是看到描繪西施的畫作,有感于西施的命運和君王的昏庸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描繪西施的形象,批判君王的昏庸無道。其突出特點是通過鮮明的意象和對比手法,將美景與隱憂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以獨特視角展現了對歷史故事的思考。
三戍漁陽再渡遼,骍弓在臂劍橫腰。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陰山更射雕。
獵馬千行雁幾雙,燕然山下碧油幢。傳聲漠北單于破,火照旌旗夜受降。
朔雪飄飄開雁門,平沙歷亂卷蓬根。功名恥計擒生數,直斬樓蘭報國恩。
隴水潺湲隴樹秋,征人到此淚雙流。鄉關萬里無因見,西戍河源早晚休。
陰磧茫茫塞草肥,桔槔烽上暮云飛。交河北望天連海,蘇武曾將漢節歸。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人思悄然。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消已十年。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丁丁漏水夜何長,
漫漫輕云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
征衣未寄莫飛霜。
迢迢玉繩下,芒彩正闌干。
稍復臨??鵲,方疑近露寒。
微明連粉堞,的皪映仙盤。
橫接河流照,低將夜色殘。
天榆隨影沒,宮樹與光攢。
遐想西垣客,長吟欲罷難。
羽客驂仙鶴,將飛駐碧山。
映松殘雪在,度嶺片云還。
清唳因風遠,高姿對水閑。
笙歌憶天上,城郭嘆人間。
幾變霜毛潔,方殊藻質斑。
迢迢煙路逸,奮翮詎能攀。
家寄征河岸,征人幾歲游。不如潮水信,每日到沙頭。
乘曉南湖去,參差疊浪橫。前洲在何處,霜里雁嚶嚶。
太尉留琴地,時移重可尋。徽弦一掩抑,風月助登臨。
榮駐青油騎,高張白雪音。祗言酬唱美,良史記王箴。
靜對煙波夕,猶思棟宇清。臥龍空有處,馴鳥獨忘情。
顧步襟期遠,參差物象橫。自宜雕樂石,爽氣際青城。
寒日臨清晝,寥天一望時。
未消埋徑雪,先暖讀書帷。
屬思光難駐,舒情影若遺。
晉臣曾比德,謝客昔言詩。
散彩寧偏照,流陰信不追。
余輝如可就,回燭幸無私。
寒氣方窮律,陰精正結冰。
體堅風帶壯,影素月臨凝。
冬賦凌人掌,春期命婦升。
鑿來壺色徹,納處鏡光澄。
魯史曾留問,豳詩舊見稱。
同觀里射享,王道頌還興。
躋險入幽林,翠微含竹殿。
泉聲無休歇,山色時隱見。
潮來雜風雨,梅落成霜霰。
一從方外游,頓覺塵心變。
丞相當時植,幽襟對此開。人知舟楫器,天假棟梁材。
錯落龍鱗出,褵褷鶴翅回。重陰羅武庫,細響靜山臺。
得地公堂里,移根澗水隈。吳臣夢寐遠,秦岳歲年摧。
轉覺飛纓繆,何因繼組來。幾尋珠履跡,愿比角弓培。
柏悅猶依社,星高久照臺。后凋應共操,無復問良媒。
春事日已歇,池塘曠幽尋。
殘紅披獨墜,嫩綠間淺深。
偃仰卷芳褥,顧步愛新陰。
謀春未及竟,夏初遽見侵。
石室寒飆騖,
孫枝雅器裁。
坐來山水操,
弦斷吊遺埃。
至道無名,至人長生。爰觀繪事,似挹真形。
方口渥丹,紅肌絲發,外彰華精。
色如含芳,貌若和光。胚渾造化,猗歟真人,得非后身。
寫此仙骨,久而不磷。皎皎明眸,通天臺上,有見常人。
俗士觀瞻,方悟幽塵。君子圖之
習習和風扇,悠悠淑氣微。
陽升知候改,律應喜春歸。
池柳晴初拆,林鶯暖欲飛。
川原浮彩翠,臺館動光輝。
泛艷搖丹闕,揚芳入粉闈。
發生當有分,枯朽幸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