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過露筋祠作
二載靈祠百往過,苔墻裊裊舊垂蘿。
滿川霜色風裳冷,萬木秋聲水殿多。
隔縣煙波聞野哭,窮湖門巷自漁歌。
勞人短鬢今逾白,兵氣南天近若何。
二載靈祠百往過,苔墻裊裊舊垂蘿。
滿川霜色風裳冷,萬木秋聲水殿多。
隔縣煙波聞野哭,窮湖門巷自漁歌。
勞人短鬢今逾白,兵氣南天近若何。
兩年來多次路過這座靈祠,那長滿青苔的墻壁上,舊有的垂蘿依舊裊裊搖曳。滿河都是霜色,秋風中衣裳寒冷,眾多樹木的秋聲在水殿中回蕩。隔著縣境,能聽到煙波中傳來的野哭之聲,在荒僻的湖邊,漁家依舊自在地唱著漁歌。我這個奔波勞頓之人如今鬢發更白了,南方的戰事現在究竟怎么樣了呢?
二載:兩年。
靈祠:指露筋祠。
裊裊:搖曳的樣子。
垂蘿:下垂的藤蘿。
風裳:指秋風中的衣裳。
水殿:祠宇傍水,故稱水殿。
隔縣:隔著縣境。
野哭:野外的哭聲。
窮湖:荒僻的湖。
勞人:奔波勞頓之人。
兵氣:戰爭的氣氛。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兵氣南天”可推測當時南方可能正處于戰事之中。詩人多次路過露筋祠,目睹民間的悲苦和自然的秋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民間疾苦的關注和對南方戰事的憂慮。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將自然之景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詩人的情感。
開卷便生憐。好句如仙。玉釵敲斷夢難圓,如此韶華如此過,那得延年。底事不成歡。月夕花天。懷人題遍衍波箋。個里傷心人不曉,說也凄然。
眾水爭流赴硤中,輕舟東下疾飛鴻。流金不信人間熱,知有長江萬里風。
妝臺眠食近何如,走筆殷勤問起居。秦嶺云高孤一雁,衛河水闊滯雙魚。憑欄已是花開后,卷幔剛逢月上初。此際相思千里共,幾番西望倍躊躇。
小雨凄暮春,入夜寒更作。泠泠竹間風,振我衣袂薄。野田鳴流泉,密樹紛翠幄。躡屐徐我行,長懷付寥廓。
爐封玉鼎火初殘,月滿巖扃夜不關。斜枕參同迷曉蝶,碧云幌落石床寒。曾仗雙龍肅世氛,嫖姚不數霍將軍。歸來相問封侯事,笑指巖頭飛白云。
椒花曾共嶺南看,豈料新豐此夕寒。獨以衣裘淹逆旅,卻憐兒女憶長安。酒沽白墮扶殘醉,飯煮雕胡謝一餐。爆竹家家歡不寐,萬山風雪照銀鞍。
望中親舍燕巢迷,手種脩桐綠漸低。將母敢忘三釜養,論交要與百年齊。黃花酒熟傳堂北,白雁書來隔浦西。意氣盡收滄海夢,殿秋高會此招攜。
堆床千卷,記多年伴我,雨鐘霜鼓。利器淬磨誇應手,道可搏犀擒虎。史合天刑,詩宜人忌,鼠輩何相苦。穿墉發篋,嘐嗷夜夜聲作。竟爾碎裂牙簽,扯挦縹帶,蹴斷書倉路。趣具張湯堂下獄,不怕仙能生羽。誰料幺形,偏憑社穴,只把先生侮。依然燈后,捧頭人立而語。
片片縈風下九州,寒光應得映書樓。碧窗夜煮茶翻鼎,金帳春生酒滿甌。醉后謾成梁苑賦,興來須棹剡溪舟。百年猶說袁安事,高臥柴門興自優。
老身一衲百無營,病骨人驚太瘦生。多謝枝筇解扶我,松陰石上聽溪聲。
黃鐘廢己久,秋蘭在虛谷。古音誰復考,孤芳媚幽獨。人生不相知,深情向誰告。榛苓望所思,道遠隔川陸。頭白甫交歡,旋傷離愁續。相遇一何難,相違一何促。君歌游子吟,我奏離鴻曲。歌曲聲激昂,褰裳野躑躅。
深山有古柏,蔚然抱奇秀。斤斧不得施,經冬比松茂。特立出云表,幽姿壯巖岫。涼飆入喬柯,千畝共芳漱。葆此梁棟材,愿托南山壽。繩尺工料量,毋為造物囿。
包山院長江南儒,文華堂上延為師。編修給事中為弟,師衣白衣顛倒之。官正字,言正字,用予用我湯武事。既制格心圖,更上太平策十二。大聲徹殿人盡聞,對帝朗誦詩古文。
玉琢玲瓏,小朵娟娟,開當晚涼。看露華洗出,栽須瓷盎,晚風吹放,灌合瓊漿。鸞鏡妝殘,蟬紗浴竟,小摘斜簪趁月光。句留處,是五更轉側,兩鬢凝芳。羅紈柄貯昏黃。正斗帳紅羅綺夢長。記■籃掛處,香偏疊雪,桃笙展罷,冷欲凝霜。十幅鸞箋,一枝斑管,不寫人間第二香。關心甚,比陔蘭采得,先奉萱堂。
紫纻春衫白接?,明年才是冠巾時。風流不減陽元相,五色華箋解賦詩。淮南三月杏花稀,諸子紛紛賦浴沂。中有方生年最少,也隨冠者試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