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歌 其三
七十二社部落分,茹毛飲血麋鹿群。
中有曠隰名埔社,水繞山圍佳勝聞。
周回斜闊幾百里,豐草長林平如砥。
雕題黑齒結茅居,歌哭聚族皆依此。
牧牛打鹿釣溪魚,不識不知太古初。
別有天地非人世,萬頃膏腴可荷鋤。
七十二社部落分,茹毛飲血麋鹿群。
中有曠隰名埔社,水繞山圍佳勝聞。
周回斜闊幾百里,豐草長林平如砥。
雕題黑齒結茅居,歌哭聚族皆依此。
牧牛打鹿釣溪魚,不識不知太古初。
別有天地非人世,萬頃膏腴可荷鋤。
這里以七十二社劃分部落,人們像麋鹿一樣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其中有一片寬廣低濕之地叫埔社,那里水繞山環,以美景聞名。四周斜向開闊幾百里,豐茂的野草、高大的樹林,地面平坦得像磨刀石。這里的人額上刺花紋、牙齒染黑,結草屋居住,聚族而居,在此生老病死。他們放牛、打獵、在溪中釣魚,懵懂無知如同遠古時代。這里仿佛別有天地,不似人間,有萬頃肥沃的土地可供耕種。
七十二社:指眾多部落。
茹毛飲血: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
曠隰:寬廣低濕之地。
雕題黑齒:在額上刺花紋,把牙齒染黑,古代某些民族的風俗。
不識不知:指懵懂無知。
太古初:遠古時代。
膏腴:肥沃。
可能是詩人在游歷過程中,來到了這樣一個相對原始、未被開發的部落地區,被當地獨特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環境所觸動而創作。當時這些部落地區還保留著較為原始的生活狀態,與外界文明有較大差異。
這首詩描繪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景象,展現其古樸、自然的特點。詩的主旨在于展現不同的生活形態,其特點是生動寫實,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一些地區的社會風貌。
夜來霜重著欄干,玉殿無塵玉甃寒。日日君王罷朝早,禁廷無事一冬閒。
匡廬北去可停舟,特探鸞溪一溯流。月色冷空寒谷影,鴻文高為道情留。風塵黯澹真堪惜,書劍鮮明是壯游。但使淵明能入社,東林從此記中州。
風采峻凝,經濟自任。威懾強藩,王靈再振。議論侃侃,忠勤孜孜。克伐必行,賢者之疵。
清和穆鑠。宋惟乾川。惟獄降靈。篤生我君。服骨睿圣。允鐘厥醇。誕生歧嶷。言協典墳。懿德震耀。孝行通神。動履規繩。文彰彪繽。成是正服。以道德民。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理財正辭。束帛戔戔。□夢刻像。鶴鳴一震。天臨保漢。實生□勛。明試賦授。夷夏已親。嘉錫來撫。潛化如神。其神伊何。錄不傷人。猗歟明哲。秉道之樞。養□之福。匪德之隅。淵乎其長。渙乎成功。政暇民豫。新我□通。用行則達。以誘我邦。賴茲劉父。用說其蒙。澤零年豐。黔首歌頌。
淮北拋荒已漸多,爭乾爭雨奈時何。東莊秫薥西莊麥,愁向南人說稻禾。
江上一山橫,偶來同住。山北山南共來去。今朝何事,目送征鴻輕舉。可堪吹不斷,梨花雨。千里莫厭,重霄云路。飛下彤庭伴鹓鷺。紫騮烏帽,看盡章臺風絮。故人應問我,今何處。
瑤空飛翠可扶筇,仙侶淩秋覓異蹤。樵徑風清聞落木,海門霞起混高峰。蟹泉瀹茗吟邊酌,虹澗尋花醉里逢。翻笑十年塵土夢,馬蹄空趁景陽鐘。
九金神鼎幾遷流,世胙西南此一州。得姓直從唐四岳,受封元比古諸侯。人存樸俗唯知信,地遍春風不識秋。酷似桃花仙子洞,問津吾欲泛漁舟。
燕子歸來,梅花落盡。重尋已是春無訊。杏梁猶記舊巢痕,雪鴻何事新泥印。舊恨難排,新愁易引。殘宵零淚青衫揾。漫將咫尺比天涯,相逢夢里人猶近。
春草萋萋又一年,嘉陵江上水生煙。山光送月來艙外,橋影隨波到眼前。吟罷且邀漁父唱,酒酣便倚石梁眠。霓虹隔岸如星海,無限風情不夜天。
刮霜面目澹無華,落落孤山處士家。若使世間蜂蝶覺,光風縱好不成花。瓶笙吹徹硯蜍乾,獨有梅花伴夜寒。萬境空明香一點,世塵元自不相干。
石湖煙水虎丘雨,上國還從卷里看。高人過作十日飲,故事留與他年觀。亦知南國有西子,誰謂東山無謝安。更欲相從尋勝處,高崖磨認墨痕殘。
蒼岷萬仞起巖巒,懸瀑霏霏六月寒。波及下方俱潤澤,人間須作六花看。
俠骨應知久著名,流離歧路失班荊。憑君莫問乘除數,天地頑冥亦不靈。
雨腳離離挾日光,苧衫亭午汗如漿。有人謾說清虛府,庭院無風也自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