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 其一○四
傾側華陽醉再三,騎龍遇晚下南巖。
眉因拍劍留星電,衣為眠云惹碧嵐。
金液變來成雨露,玉都歸去老松杉。
曾將鐵鏡照神鬼,霹靂搜尋火滿潭。
傾側華陽醉再三,騎龍遇晚下南巖。
眉因拍劍留星電,衣為眠云惹碧嵐。
金液變來成雨露,玉都歸去老松杉。
曾將鐵鏡照神鬼,霹靂搜尋火滿潭。
在華陽山上東倒西歪地醉了多次,騎著龍天色晚了從南巖下來。因拍劍皺眉,眉間似留下流星閃電般的光芒,因臥云而讓衣衫沾染了青山的翠色。金液變化成了雨露,回到玉都在松杉間慢慢老去。曾用鐵鏡照神鬼,引得霹靂搜尋,潭水都被火光映滿。
傾側:東倒西歪,形容醉酒的樣子。華陽:山名。
金液:道教煉丹術中的一種丹藥。
玉都:神話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鐵鏡:古代道士用來照妖辟邪的鏡子。
此詩可能創作于作者醉心于道教修仙的時期。當時道教文化盛行,許多文人受其影響追求長生不老、超凡脫俗的境界。作者或許在游覽名山、修煉丹藥等過程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對修仙生活的向往和體驗。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道教修仙生活的奇幻與豪邁。其突出特點是充滿奇幻想象,語言豪放。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道教文化對詩歌創作的影響,為研究道教題材詩歌提供了樣本。
煙波萬丈如無有,雙扶重器含樞紐。濟險功高人不知,有聲長作蒼龍吼。
維舟暮泊楚江皋,入夜天風轉怒號。多少波濤曾歷遍,不須重憚客程勞。
尚得存尊足,奚勞患有身。孤桐雖半槁,碩果定重新。高臥復何事,蘧廬馀一人。平生知作達,佚我豈沾巾。
仙郎意氣清如玉,每接班行共早朝。久立銀臺簪彩筆,又銜丹詔下青霄。蠻方草木含天澤,驛路風云擁使軺。想見馳驅遍南徼,日聞重譯頌唐堯。
湖山西郭外,一往一為情。日夕看佳氣,云霞不斷生。野煙隨徑合,漁火隔溪明。渡口迎歸處,猶能認棹聲。
玄明開朔序,禋類卜辰良。武成遵誓命,汾畤備馨香。惟皇儼雍穆,對越思洋洋。凝旒仰坤壝,授律挾乾綱。風云從龍虎,樂舞登鳳凰。圭幣有容秩,緌纓紛煥煌。苾芬既明誠,肸蚃回穹蒼。茲焉迪昌運,赤伏臻遐祥。徂征乃自葛,義旅時鷹揚。同德奮熊羆,桓桓先啟行。阿衡重麾鉞,跪轂觀旂常。海岱仍率職,堪輿希泰康。繁祠陋衰典,昭告紀興王。群英聿來助,委佩鏘珩璜。多儀動文彩,列宿開榮光。庸薾忝趨承,賡歌聆頌章。宸猷愿終述,豁達垂無疆。
出門剛病起,內子囑添衣。拄杖行猶怯,團圞坐釣磯。江寒水氣暖,天遠雁聲微。又得細鱗食,漁舟浦口歸。
聊當登臨坐矮墻。定情始復愛耕桑。居民兩姓隔盤江。山勢慵如春牧馬,云痕團作夜眠羊。水村雨后鳥聲涼。
見即如無爐上雪,淡而有味水中鹽。齊行定慧千燈焰,凈識乾坤一鏡奩。
死事易,成事難。君不見直中丞,披龍鱗,食馬肝,萬死不死脫狴犴。胸中無黑白,止有徑寸丹。中丞未下馬,安得中丞與白日俱出來照我。中丞既按部,安得中丞與白日俱向暮。中丞齧貴豪,不能令貴豪助弱民,但縱讒口狺狺。中丞寬租稅,不益田家饘粥,但飽吏胥腹。小家裹干糇,日日寫訟詞。大家不得寢,金錢米帛出參差。一分賄吏胥,一分與小家。一分充鍰贖,從此轉無涯。訟師人人富,但恨無十腕,兩腕指節痛。吏胥人人富,但恐作富人,復來小家訟。小家人人富,作富不得均,展轉自為閧。江南百萬戶,戶戶泣且訴。生不愛冰與雪,但愛得雨露。中丞自廉亦自直,百損不得希一益。咄唶哉齊文宣,未可忽龍逢,比干非俊物。
采采青蒲葉,采之南海邊。秋光不可象,吾意亦茫然。楚楚成梧槚,殷殷正誦弦。風聲又于越,垂老話何年。
三月長安道,東風送客歸。十年桓氏學,此日老萊衣。江入青春暖,云隨畫鹢飛。鉅公名筆在,桑梓自光輝。
高柯危且竦,鋒石橫復仄。復澗隱松聲,重崖伏云色。冰開寒方壯,風動鳥傾翼。斯志逢凋嚴,孤游值曛逼。兼途無憩鞍,半菽不遑食。君子樹令名,細人效命力。不見長河水,清濁俱不息。
勝地東林十八公,廬山千古一清風。淵明豈是難拘束,正與白蓮出處同。
東都方枕奠,方鎮尚根盤。不得裴中立,誰承田季安。威棱行閫外,聲績在朝端。猶使江陽隸,聞風亦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