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徐盛
欲把江山鼎足分,
邢真銜冊到江南。
當時將相誰堪重,
徐盛將軍最不甘。
欲把江山鼎足分,
邢真銜冊到江南。
當時將相誰堪重,
徐盛將軍最不甘。
想要將江山劃分為鼎足之勢,邢真帶著冊封的文書來到江南。當時的將相之中誰最值得敬重呢?徐盛將軍最是心中不甘(不愿屈服)。
鼎足分: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像鼎的三條腿一樣并立。
邢真:人名,具體事跡需結合相關歷史背景。銜冊:帶著冊封的文書。
堪重:值得敬重。
不甘:不甘心,這里可理解為不愿屈服于某種局勢。
此詩創作應與三國時期的歷史背景相關。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各方勢力紛爭不斷,政治局勢復雜。邢真銜冊到江南可能是魏國對吳國的某種政治舉措,而徐盛作為吳國將領,展現出不甘屈服的態度。詩人可能是有感于徐盛的氣節和精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徐盛將軍的不甘屈服精神。其特點是語言簡潔,通過設問突出人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從側面反映了三國時期將領的精神風貌。
石出杖藜穩,沙暄牽興長。
半江鷗鳥地,三峽水云鄉。
攜客撐煙艇,開樽俯綠塘。
便當從此去,煙雨釣滄浪。
猶記瓊林插賜花,云霄翮斷進涂賒。
形歸靜定幾生柳,道叩虛無類煮沙。
曉落秋風驚白發,病瞻南極記丹砂。
愿分九鼎刀圭力,留得殘年老種瓜。
乘時休杖屨,勝槩洗塵凡。
屏障開蒼壁,龍蛇拔老杉。
水明花并倒,山疊玉相攙。
卜筑公相可,吾當住翠巖。
巖耕名已振京關,未信終身袖手閑。
萬卷不移顏氏樂,一生無愧伯夷班。
致君自許唐虞上,待我誰能季孟間。
兩社年來欠元老,蒼生拭目望公還。
錦籜初開玉色鮮,烹苞葅脯盡稱賢。
絕能加飯非無補,浪說冰脾苦不便。
一日偶無慵下箸,四時都有不論錢。
寒儒氣味都休問,準擬凌風作瘦仙。
聞道巫山縣,秋深好白醪。
形神須此物,觴詠本吾曹。
馬杓勝鸚鵡,羊羹當蟹螯。
暮寒催渴肺,徑欲賣青袍。
誰結危亭古岸頭,云容水態入簾鉤。
數峰嵐翠欲排闥,半夜溪聲礙枕流。
入坐煙霞終日秀,對床風雨一燈幽。
那知戎馬紛紜際,杖屨相陪得勝游。
六籍圣賢心,歸來還下帷。
老瓦燒柏子,冉冉度游絲。
侏儒飽欲死,靈均自長饑。
塵言污人耳,夜來洗漣漪。
更欲清鼻觀,引手時一披。
知我其惟天,不須對愚溪。
倦游淹海上,得子意彌敦。
文彩與春秀,性情如玉溫。
相從不知久,欲別更何言。
努力功名會,飛騰入帝閽。
系纜江沙靜,杖藜巖谷春。
花依竹色好,草入漲痕新。
占筍苔初破,嘗梅客遽顰。
篙師勿槌鼓,幽興苦留人。
野寺日欲落,晚林煙自生。
霞文明遠水,鴉點背孤城。
酒盡無閑酌,茶粗得老烹。
歸來喜不寐,濩落稱余情。
正是園林花木衰,冰姿玉潔出疏籬。
月中瘦影道傍見,江上寒香人不知。
時節驚心非故物,簿書滿眼欠新詩。
碧云暮合關山遠,擬折瓊英寄所思。
抱病云山遠,興懷節物新。
林紅紛過雨,嶺翠鬰堆春。
猿鳥時相狎,煙霞日自親。
可憐成底事,半世走風塵。
去留出處勿相關,煉得心丹已九還。
自有文章為鼓吹,只將廊廟等云山。
百年有酒堪留念,萬事無心忘駐顏。
郎署分符舊名姓,安知不在復盂間。
此生渾褦襶,秋鬢漸鬅鬙。
跂德山徒仰,雄談壘更增。
奇謀閑袖手,佳句老傳燈。
起我棲遲意,寒鳩欲化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