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其一 琵琶
弦泛龍香細撥,聲回花底鶯雛。低眉信手巧工夫。猶帶巫煙楚雨。
人占東風秀色,花籠寶髻真珠。錦絳金鳳要人扶。只恐乘鸞飛去。
弦泛龍香細撥,聲回花底鶯雛。低眉信手巧工夫。猶帶巫煙楚雨。
人占東風秀色,花籠寶髻真珠。錦絳金鳳要人扶。只恐乘鸞飛去。
琴弦上泛著龍涎香的氣息,手指輕輕撥弄,樂聲回蕩,像花底黃鶯雛鳥的鳴唱。低眉信手間流露出精巧的技藝,樂聲中還帶著巫山楚雨般的纏綿韻味。美人占盡東風中的秀色,珠飾點綴的發髻如花朵籠罩。錦帶金風裝飾的衣飾需要人攙扶,只恐怕她要乘鳳飛升而去。
龍香:龍涎香,一種珍貴香料,此處指琴弦上沾染的香氣。
鶯雛:幼鶯,鳴聲清婉,形容琵琶聲的婉轉。
巫煙楚雨:化用宋玉《高唐賦》中巫山云雨典故,此處形容樂聲的纏綿柔美。
寶髻真珠:用珍珠裝飾的發髻。
錦絳金鳳:錦制衣帶與金鳳形狀的首飾。
乘鸞:傳說仙人乘鳳(鸞鳳同類)飛升,此處形容美人似仙子般靈動。
此詞或為宋代宴飲助興之作,可能創作于文人雅集或歌樓酒肆場景中,通過描繪琵琶演奏與樂妓風貌,反映當時世俗生活中的藝術審美。
全詞圍繞琵琶演奏與樂妓形象展開,上片側重樂聲的婉轉與技藝的精巧,下片聚焦美人的姿容與靈動,整體風格婉約,展現了宋代小令對細節的細膩刻畫與生活情趣的捕捉。
暮春三月之佳日,畫里看花小閣杯。一雙皓鶴巡池走,百葉緋桃映綬開。卷幔不知云亂入,題詩應怪雨相催。武陵何處能忘世,莫遣閒人取次來。
嶷然冠劍漢司空,出入三朝操履同。事忤貴人知節槩,心憂王室見清忠。俞章賜允皇仁大,薦剡留賢物論公。遙羨高蹤去塵網,云霄萬里一冥鴻。
地幽元在郭,景好即為春。相約同來者,能閒有幾人。風池行墜葉,晴隙走游塵。共爾煙霞契,交情深更親。
老眼摩挲情轉切,幽花秀發山隅。采芳何憚路崎嶇。乾坤清氣,迤邐到吾廬。我亦江潭憔悴客,幾番忍死須臾。墜紅留與護霜腴。朝曦絢彩,藪澤等云衢。
太牢遣薦陋溪毛,窺見宮墻數仞高。節歷中和方月魄,樂成金玉儼云璈。獲麟千載傷吾道,歌鳳當時入楚騷。此日辟雍爭北面,憂時何必目頻蒿。
秋水芙蓉鏡里仙。一枝明玉濯煙鬟。鶯初解語調柔石,柳不勝嬌拂畫闌。催疊鼓,按弓彎。樓心低月怯清寒。人生莫惜纏頭錦,能得春風幾度看。
楚蒙山下樹圍村,共識先朝柱史門。衣上主恩馀獬廌,水邊家計有雞豚。初憐忤貴兼辭富,晚喜生兒且見孫。惆悵同袍不同國,壽筵何日對芳樽。
此菩薩,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于一身現千手眼。明乎無所不照,無所不明。東山老漢,不免隨泥作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慈悲菩薩。
國有承祧重,人知秉哲尊。清風來望苑,遺烈在東藩。此日升緱嶺,何因到寢門。天高不可問,煙靄共昏昏。
湖容秋色磨青銅,夕陽沙白光濛濛。翩翻欲下更嘔軋,十十五五依蘆叢。西興未歸愁欲老,日暮無云天似掃。一聲風笛忽驚飛,羲之書空作行草。
滄溟白日吹腥風,桃花浪蹙連春空。一魚金甲忽騰起,頃刻變化云雷中。四魚雖小亦奇健,鼓鬣偕升尾相貫。蹄涔回首顧凡鱗,咫尺龍門隔霄漢。劉郎寫魚如寫人,鵝溪大幅開天真。臨池揮染不論月,董羽楊暉爭幾塵。番水名流今大諫,頭角崢嶸萬人羨。丹青此意君得知,射策還徵過庭彥。
正苦經年別,終違數里程。談應虛玉麈,夢已斷瑤笙。報客空勞鶴,懷人獨聽鶯。一燈松影里,吟臥若為情。
蝙蝠回旋舞,蚊虻跋扈飛。
萬象何為入杳冥,懸知物外自高明。前年憂旱有今歲,半月閉門如一生。捧日謾勞中夜夢,補天誰識寸心誠。陰云政使高千丈,坐愛魚頭恐未平。
朦朧竹影蔽巖扉,淡蕩荷風飄舞衣。舟尋綠水宵將半,月隱青林人未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