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春題書雪堂
竹筍才生黃犢角,
蕨芽初放小兒拳。
試尋野菜和香飯,
便是黃州二月天。
竹筍才生黃犢角,
蕨芽初放小兒拳。
試尋野菜和香飯,
便是黃州二月天。
竹筍剛剛生長,形狀像小黃牛的角;蕨菜的新芽初展,如同小孩緊握的拳頭。試著采摘野菜來拌香軟的米飯,這便是黃州二月的春日景象。
黃犢角:小黃牛的角,此處形容竹筍剛出土時的形態。
小兒拳:蕨芽初發時卷曲如孩童拳頭,故以此比喻。
和(huò):混合、拌入。
黃州:今湖北黃岡,蘇軾于元豐二年(1079年)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在此生活四年。
此詩作于蘇軾貶居黃州期間(具體為元豐年間某乙卯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生活清苦,卻能從日常細微處發現美好。詩中所寫“尋野菜”正是其貶謫生活的真實寫照,通過記錄春日物候,展現其樂觀自適的生活態度。
全詩以黃州二月野菜生長為核心,通過細膩的物候觀察與生活化場景描寫,展現蘇軾貶謫期間對平凡生活的珍視。語言清新自然,情感豁達,是其“以苦為樂”精神的典型體現。
陸家園里千株杏,處處花開不待春。種樹由來還種德,枝頭顆顆總含仁。
雙巖原自出黃岐,別以靈棲著景宜。北去松云隨意懶,南來竹靄倩風移。林間客話氤氳里,雨后僧歸澹漠時。每叩洞門驚踏破,身居煙上不曾知。
聞說仙芳每避凡,托根長傍竹松巖。那期野圃深隨酒,可柰風花細撲衫。斜日席移春欲透,步叢香起雪猶銜。歲寒朋舊今何處,徙倚裁書手自緘。
鄉園數載每同歡,別后寧知會面難。尊酒無由花底共,瑤琴空憶月中彈。江南夢斷鶯聲曙,冀北魂銷雁影寒。遙想蕓窗經史暇,寒梅開處帶吟看。
雨過情濃,待芙蓉初霽,鳳閣飛花。夭桃翠柳,又回芳徑人家。梨魂杏霧,繡簾間、織就煙霞。空自嘆、春顏總是,紅塵盡染天涯。長憶心期難寄,趁羅浮尋夢,重覓清嘉。輕寒紫簫月下,疏影橫斜。東籬竹外,漸吹成、沁骨風華。原想是、瓊枝艷罷,冷香謝我隨他。
春來何處惱柔腸,柳下人家綠瑣窗。畫棟歌塵珠簌簌,雕盤舞袖翠雙雙。鼓翻芍藥雷轟座,酒熟酴醾雪滿缸。最憶瑤芝堂下路,一宵歸夢隔春江。
黃浦今猶昔,朝朝送遠人。淩波人不見,波上豈留痕。
只謂百年內,脊令相近飛。急難長在眼,風雨一同歸。死別驚心早,情親舉世稀。斷云秋日暮,念爾獨何依。
群山飛翠六平峰,琳館依稀第幾重。心遠獨隨云鶴去,機閑應共羽人逢。三花影落壇邊樹,五粒春飄石上松。借問仙源在何處,白云迷卻往來蹤。
信是夷陵春色好,高唐倏盡見虛空。秦灰漢壘千年跡,白糝紅酣兩岸風。天外晴山朝霧里,城頭水閣夕陽中。畫船直上南津口,釣艇時來西塞東。
沙頭寂寂晚維舟,詞客重來感舊游。江上夕陽諸葛廟,雨中芳草仲宣樓。天連錦水來春色,云暗襄陵起暮愁。回首可憐梁甫意,一官牢落向南州。
溪山對雨起呼酒,一笑還披萬里圖。疏樹遠山秋淡薄,飄風流水盡模糊。
松蘿蔭翳色蒼蒼,盛夏南風草木香。普愿眾生無熱惱,不應身獨占清涼。
夜氛爛嚼燈之骨,冷卸眉尖。酒面紅添。錯向癡癡餌黑甜。暫同懷抱他人曲,析海中鹽。分蓼心甘。且借馀年我一耽。
行李蕭蕭倦客囊,衣襟憔悴北來霜。花陰忽睹揚雄宅,草色重開杜甫堂。剎遠盡流青嶂色,簾疏長浸碧湖光。亦知八詠才情富,曾許風期在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