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吹簫/鳳凰臺上憶吹簫 七夕
煩暑衣襟,乍涼院宇,梧桐吹下新秋。望鵲羽、橋成上漢,綠霧初收。喜見西南月吐,簾盡卷、玉宇珠樓。銀潢晚,應是絳河,已度牽牛。
何妨翠煙深處,佳麗擁繒筵,斗巧嬉游。是向夕、穿針競立,香靄飛浮。別有回廊影里,應鈿合、釵股空留。江天曉,蕭蕭雨入潮頭。
煩暑衣襟,乍涼院宇,梧桐吹下新秋。望鵲羽、橋成上漢,綠霧初收。喜見西南月吐,簾盡卷、玉宇珠樓。銀潢晚,應是絳河,已度牽牛。
何妨翠煙深處,佳麗擁繒筵,斗巧嬉游。是向夕、穿針競立,香靄飛浮。別有回廊影里,應鈿合、釵股空留。江天曉,蕭蕭雨入潮頭。
悶熱的暑氣還沾在衣襟,庭院里忽然變得涼爽,梧桐葉被風吹落,帶來初秋的氣息。遙望那由鵲羽搭成的橋橫跨銀河,青綠色的薄霧剛剛消散。欣喜看見西南方向明月升起,簾幕盡卷,露出華麗的樓閣。夜晚的銀河,應該就是那絳河,牽牛星已渡過。不妨在翠煙繚繞的深處,美人圍坐彩綢裝飾的宴席,斗巧嬉戲游玩。正值傍晚,女子們爭著立著穿針,香氣繚繞升騰。另有回廊的陰影里,鈿盒與釵股空自留存。江天破曉,瀟瀟冷雨落入潮頭。
煩暑:悶熱的暑氣。
乍涼:突然變涼。
鵲羽橋成:指七夕傳說中喜鵲搭成的橋,供牛郎織女相會。
綠霧:指薄暮時分的青綠色霧氣。
玉宇珠樓:形容華麗的樓閣。
銀潢/絳河:均指銀河。
佳麗:指年輕女子。
繒筵(zēng yán):用彩綢裝飾的宴席。
斗巧:七夕節女子乞巧的習俗,比試手巧。
穿針競立:七夕穿針乞巧,女子們爭著站立穿針以驗巧。
鈿合(diàn hé):鑲嵌珠寶的盒子,常作定情信物。
釵股:金釵的一股,多與另一股成對,象征分離或思念。
蕭蕭:形容雨聲細密凄清。
此詞當為宋代詞人描寫七夕節之作。宋代七夕節俗盛行,女子穿針乞巧、設筵斗巧等活動常見于詩詞。詞中‘佳麗擁繒筵,斗巧嬉游’‘穿針競立’等細節,反映了當時七夕乞巧的民間習俗,創作背景或為詞人對七夕節令場景的觀察與情感投射。
全詞以七夕為背景,上片寫秋意初至、鵲橋月出的自然之景,下片轉寫人間乞巧的熱鬧民俗,末以雨入潮頭收束,將節令之喜與離別之思交織,展現了宋代七夕詞‘樂景寫哀’的典型特色,語言婉麗,意境深遠。
又展芭蕉數尺陰,重簾深院晚沉沉。歸來支枕還無事,獨與青燈話此心。
花葉雖相似,青青有本心。亦知霜雪苦,不忍負空林。
高堂侍養白頭母,上國言歸青瑣郎。九鷺衣裳榮畫繡,雙龍敕命煥文章。鄉關共羨忠而孝,童稚相看喜欲狂。云路故人先有約,春風聯佩入鹓行。
飛云藹藹出從龍,遍為山村辦歲豐。雨到足時云自斂,有功及物不言功。
驚喜君王至,西華夜啟扉。后車三十乘,載得美人歸。
功名自有兜鍪輩,榮辱寧干蓑笠翁。煩作田園秋興畫,短檐斜日稻花風。
江頭曉渡野云遮,惆望山岐映暮霞。人值風波幾千里,濟川舟楫我儂誇。
高臺半行云,望望高不極。草樹無參差,山河同一色。彷佛洛陽道,道遠難別識。玉階故情人,情來共相憶。
春潮和雨沒平沙,沙岸疏籬盡酒家。北客慣尋寒食路,不知人日已無花。海邦人日似深春,籬外桃花半不存。自要杖藜閑信步,蹇驢牽去繫榕根。紅蕉欄畔小池塘,山雨添花映短墻。自是冰霜元不到,浮花那解傲冰霜。獨酌怡然萬慮平,夕陽窗牖喜新晴。矮床睡穩誰呼覺,只有幽禽一兩聲。世事悠悠委逝波,六年歸夢寄南柯。北來莫怪音書斷,衡岳元無雁字過。信是閑中日月遲,頹然那惜寸陰移。消磨永晝非無術,袖手旁觀數局棋。蕭然一榻本無塵,轉物庵中老病身。江上桃花空記面,不如啼鳥解留春。負郭幽居一味清,殘花寂寂水泠泠。夜深宴坐無燈火,捲起疏簾月滿庭。佳節無人共一尊,熒熒燈火雨昏昏。憑誰與喚煙霞伴,直上羅浮看上元。去國頻經曠蕩恩,新年猶寄海南村。掇移妙境非難事,直使心超不二門。
書札高秋至,開緘累十行。詩疑陶處士,字比漢中郎。鴻雁來何晚,鹍鵬意甚長。諸賢半零落,此去倍堪傷。
筼筜新長碧毿毿,四月都門雨正酣。寫贈尤溪蕭茂宰,清風一路向江南。
萬樹蒼茫盡夕煙,庭梅半吐小窗前。星河耿耿月初懸。寒漏聲中消蕙草,臘花影里潤蕓蟬。此時良夜更堪憐。
□火初晴,綠遍禁池芳草。斗錦繡、火城馳道。踏青游,拾翠惜,襪羅弓小。蓮步裊。腰支佩蘭經妙。行過上林春好。今困天涯,何限舊情相惱。念搖落、玉京寒早。任劉郎、目斷蓬山難到。仙夢杳。良宵又過了。樓臺萬家清曉。
莫恃昆侖峻,閑觀高附兵。蕭墻荊簇滿,臥榻虎橫行。白骨撐星幟,煙荒隔漢營。固疆能不慎,奇計待陳平。
雖云卻五辛,段食猶自寬。要和禪悅味,不在歡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