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陶秀才二首 其二
江天九旬雨,江路三尺泥。
扶家遂遠適,羸馬正難騎。
傳舍野煙中,子規連夜啼。
鄉園歸得到,應已血沾衣。
江天九旬雨,江路三尺泥。
扶家遂遠適,羸馬正難騎。
傳舍野煙中,子規連夜啼。
鄉園歸得到,應已血沾衣。
江邊的天空下了九十天的雨,江邊的道路積了三尺深的泥。陶秀才帶著家人遠走他鄉,連瘦弱的馬都難以騎行。驛站隱現在荒野的煙霧中,杜鵑鳥整夜悲啼不止。若他能回到家鄉,大概衣襟早已被血淚沾濕。
九旬:九十天。
遠適:遠行,前往遠方。
羸(léi)馬:瘦弱的馬。
傳舍:古代供行人休息住宿的驛站。
子規:杜鵑鳥,其啼聲哀切,常被視為悲苦的象征。
血沾衣:化用杜鵑啼血的典故,此處指歸鄉途中的悲苦之淚或艱辛之痛。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作者送別友人陶秀才遠游時所作。詩中通過陰雨泥濘的旅途環境描寫,反映了古代遠行的艱難,暗含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全詩以旅途艱辛為主線,通過環境、物象及典故的鋪陳,展現陶秀才遠游的困頓與歸鄉的悲切,情感真摯,語言質樸,是一首典型的送別抒懷之作。
嘯傲煙霞老轉癡,欣欣載色滿方頤。非關善謔常開口,自是無懷少皺眉。竟日粲然詩數句,有時筦爾酒三卮。逢場作戲人間世,萬事回頭總一嬉。
決事神明速,任人金石堅。天機先兆朕,圣度蘊淵泉。仁義生知性,恩威獨化權。乾坤無毀息,長與大名傳。
邊沙作霾曀衢陌,行子居人總成客。五羊城里三見君,匆匆不得論心跡。君驅高轂日涉野,我倚長竿釣山下。毛錐不及帶刀人,牧馬童兒笑儒者。夜夢西湖春興生,歸艎正月送君行。大小嶺頭雪未盡,南北峰高花始明?;ü庋┥b相接,花殘雪盡應停楫。六橋清淺見泥沙,潛虬何處藏鱗鬣。倒盡今時別酒樽,余亦著書終閉門。命駕相思何可易,因風書札倘能存。
長松攫立龍騰霄,楓櫚百卉迷煙梢。大山小山峘霍交,熊羆生蹲虎豹豪。伊誰卜筑青山坳,茅亭磴側行探樵。山根曲折煙江遙,江行欲上青天高。橫江幽絕來輕舠,前山落日方歸潮。司農水墨傳家法,腕底層云起飄忽。千回萬疊給皴刷,積翠浮空來合沓。晚來賦色尤神異,淡赭蕭然見山骨。蒼潤雄深世有無,古人不見誰癡迂。我家山水真蓬壺,黃埃鈍跡游天都。西峰一角青滿湖,空齋雪壁神相娛。誰言仰屋沈憂地,猶有瀛洲方丈圖。
我依秋水思君子,每對春云憶美人。一自京華分手后,隔江消息斷雙鱗。
昨朝執熱扇慵揮,今夕涼生寢益衣。想見山房聽風竹,悵余何日定成歸。
十里金明貫寶津,鴨頭新綠水粼粼。玉卮齊獻堯階壽,柳色花光一樣春。
尋春眷眷惜春回,四序相新一氣催。桃李無言貪結子,野棠閒淡為誰開。
四明南望水云寬,振錫都忘道路難。潮白小江過九堰,天清大海望三韓。頻伽聲落秋林晚,舍利光騰古塔寒。佛地遍游歸及蚤,慈闈鶴發久憑欄。
貼遍玉階前。秀比雙鬟色更鮮。認是煙絲吹不斷,纏綿。肯學馀霞散碧天。弱步不勝憐。誤向秋陰拾碎鈿。為囑采籃人仔細,裙邊。些小根苗正自牽。
留侯決成敗,面折愧周昌。垂老召商叟,鴻鵠自高翔。
維舟重到綠楊城,門巷蕭條轉眼更。鄰嫗相逢應識我,隔墻曾聽讀書聲。
洞房春滿百花明,月底紅顏把玉笙。道是神仙君不信,人間那得鳳凰鳴。桃花流水赤城山,當日劉郎去復還。若道不如天上好,何緣二女憶人間。吳姬搗藥楚姬丸,獨夜深閨玉兔寒。更倚庭前雙桂樹,何人不作月中看。
小黃碗內幾星麩,半是酸齏半是瓠。誓不出生違佛教,出生之后碗中無。
馬革平生志已償,招魂何路向蠻方。桐鄉父老還流涕,歲歲傳芭酹桂漿。